明水县树人乡菇娘种植合作社选用品质好、色泽好、口感好的地产“铁把青”品种,实行统一整地、统一购种、统一购肥、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经营模式,种植面积发展到630亩,平均亩产优质菇娘1250公斤,亩均效益5000元以上。
编者按:植物发芽有时,开花有时,结实也有时,从一株植物到一个种群,再到一片群落和一个生态系统,从植物进化到植被演替,从一个样点到一片区域,植物是演变过程中生命更迭的记录者,更是岁月变迁中生命力量的守护者,植物是自然的缩影,与世间万物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导读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理念正在逐渐升级,总体趋势正由原来追求量的满足,逐渐变为更注重安全、健康等内在品质提升,在品类的需求上也逐渐趋于多样化,在此背景下,原本一些小众但特色鲜明的水果,正逐渐进入普通消费者的视野,并逐步成为市场“新宠”,这其中就包括菇茑。
七月,骄阳似火,瓦蓝的碧空,悠悠的白云,随风缓缓漂移,篱笆下三两只母鸡琢着土里的虫,一切都是那般舒适安逸,一位扯着公哑嗓的汉子打破了这份宁静,在他的唱声中画面生动起来。“你家的菇娘10块俺全要了,还有多少没收筐,抓紧过称。”来自桦甸的经纪人高声喝道。
北方的街头水果摊上秋冬季节总有一种金灿灿的果子,小小一颗,橙黄圆润。 当地人称之为菇娘果,学名毛酸浆,别名又叫锦灯笼、姑娘、菇茑等,是一种浆果类水果,主要产自东北地区。 对于南方的朋友们来说,这可是十分稀罕的。 今天,一条生活馆便为大家推荐这款来自黑龙江的菇娘果。
这几天,莫旗的黄菇娘陆续成熟上市了,菇娘种植户们都忙着采收成熟的黄菇娘,销往北京、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地,好销路也伴随着好价格,农民增收有账算的同时,黄菇娘也已经成为莫旗的招牌农产品,菇娘种植户们都把它称为致富的“金豆子”。
为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科左后旗吉尔嘎朗镇乌顺恒日格嘎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紧扣“一村一特”产业布局,采用“以工代学”手法,因地制宜发展新产业,扎实推进本嘎查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眼下,正值黄菇娘的丰收时节。在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宝山镇五家子村,村民刘永华家的黄菇娘种植地里果实累累,饱满的黄菇娘宛如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枝头,清甜的果香扑面而来。今年已是刘永华连续种植黄菇娘的第十一个年头,经过精心种植与培育,今年的黄菇娘收入让她格外满意。
辽东大山里随处可以见到一种野果,夏天它还是全株绿色的,到了秋天,它结的果子似一串串红色的小灯笼,耀眼而惹人喜爱,这种野果可能许多人知道,它就是人们常说的“红菇娘(niǎng)”这种野果适应性很强,林边地头,地格子,山路边随处可见,它是多年生的,同一地点,年年都会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