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的女画家考夫曼是雷诺兹的一位亲近的朋友,她大胆地决定将历史画的主题与肖像结合,她生于瑞士,在意大利接受训练,1766年定居于伦敦,她第一次的婚姻是嫁给一个瑞典人,而第二任丈夫则是一位威尼斯画家,她生平最后几年待在罗马,并为一位具有国际声望的顾客作画,因此算是一位无国界观的
即使风格变化无常,艺术都只是一种表达方式,必须让每个地方的每个人都能理解。在油画艺术中,唯有按照这样的准则进行创作,创作出来的作品才称得上“风格特色”,假设作品只有画家自己才懂,或是画家的同行才能理解,那么这不叫艺术,而叫“娱乐”,
网络时代让许多“名人”都忙了起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李白的“预言诗”,还有人们强加给鲁迅诸多言论,不过,小绛可以确定的是,鲁迅关于绘画说过许多颇有道理的句子,在《绘画的意义》一文中,鲁迅说:“谁都承认绘画是世界通用的语言。我们要善于利用这种语言,传播我们的思想。”
斯蒂芬·施密茨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讽刺性插画家,透过插画作品描绘出我们每个人的另一面,就像是镜子一样,映照出我们现代人所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有:我们不知道该如何与人交流、不知道如何照料家人,也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处理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16世纪的西方艺术史的主要特色是,艺术家们跻身于时代伟人的行列,为数不多的几位具领导力的艺术家主宰了整个世纪,其中除了丟勒外皆是意大利人,而他在其他方面也都与众不同,凭借他们作品的出版记录和复制版画,他们的名望与影响力遍布国际,教皇及王宫贵族们皆礼遇他们,并争相收藏他们的作品,在
聊一聊16世纪后期荷兰画家布隆梅特笔下的有关女性题材的油画作品《三王来拜》,从画名我们就可以看出,这是一幅宗教气息较为浓重的油画作品,当我们第一眼看到这幅画时,就会认为这幅画的人物情节较为复杂,欣赏起来也是一件比较费劲的事情,毕竟画面的人物太多,有男有女,有婴孩,有年轻人,有中年人,有老年人,
1899年画家的精神疾病康复后,又重新拾起这个主题,绘制了很多精美迷人的素描,《费迪南多马戏团:马戏大师》这件大幅油画可能是为1888年布鲁塞尔某团体的“Les X X “展而创作,看上去似乎还没有完成,在马戏大师、马、骑手这些完善的人物和被画面边角部分切断的二维化小丑之间有一种明显的不一致感,右边的一角还没有完成,似乎艺术家还没有决定要画什么,在画的表面上可以发现小的颜料滴痕迹和污点,画作的绘制十分迅速,艺术家完成此画的速度也反映了马和骑手在小马戏池内运动的速度,尽管画作看上去未完成,但是洛特雷克明显认为此画是完整的,并且乐意以它现在的状态参加展览。
说到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油画,人们会第一个想到库尔贝,他创作的《采石者》、《筛谷女》等,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19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油画的代表画家,库尔贝一生创作了很多有影响的描绘现实生活场景的作品,其中包括一些经典的女人体油画。
聊一聊16世纪意大利画家柯罗乔笔下的有关女性题材的油画作品《朱迪斯》,这幅画作主要还是以暖色调为主,我们在初次欣赏这幅画时,会觉得这幅画平凡无奇,没什么看点,其实这主要是因为画面的背景和主体的光线太弱了,导致我们在视觉感受上不愿意去仔细的观察画面的每一个细节部位,大多数人都不会在这幅画上停留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