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钓友们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正是钓鱼的魅力,对于野钓来说,这种不确定的收获,更是激动人心。我们知道,很多动物是受保护的,鱼类也一样,我国幅员辽阔,野生种群丰富,经常野钓的朋友,需要注意了,下面分享一些受保护的鱼类,钓到一些没见过,不认识的鱼类,可以对比一下,最好原地放生,那儿是它们的家。
2023年6月6日,上海市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中心在长江口放流中华鲟。当日是全国放鱼日,2023年上海市珍稀濒危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共放流30尾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20000尾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顺利放归长江。此次活动主题为“保护长江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的赤水河,作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最后的庇护所和栖息地”,在多年的生态保护工作中实现了令人瞩目的转变。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唯一以珍稀特有鱼类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横跨多省(市)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身上有像胭脂一样美的粉色条纹的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通体乌黑、有圆鼓鼓的大头的是苏东坡笔下的鮰鱼,学名长吻鮠,这两种鱼都是长江特有的鱼种。10月28日,南京江北新区公建中心在浦口码头附近举行增殖放流活动,3万尾长吻鮠、1万尾胭脂鱼活蹦乱跳地跃进长江的怀抱。
“这两年江里的鱼多了、大了,过去难得一见的鱼种,也经常能监测到。”长江重庆江津段护鱼员刘鸿站在船尾,望着烟波浩渺的长江,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长江上游是长江鲟、胭脂鱼、岩原鲤等珍稀、特有鱼类的卵苗孕育所和种质资源基因库。
人类捕鱼的习惯,也许从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人类的生活早已与鱼休戚相关,直到今天衍生出一批“野生”垂钓大军,钓鱼成为许多人休闲的方式之一。然而,有那么几种鱼号称“牢底坐穿鱼”,令众多钓鱼佬退避三舍。身披斑斓:花鳗鲡在“牢底坐穿鱼”的阵营中,率先脱颖而出的是花鳗鲡。
现在爱钓鱼的人越来越多了,很多人都喜欢在不忙的时候叫上三五好友一起去钓鱼。实际上在我们的身边确实有着不少这样的怪鱼,它们以前在农村是比较常见的,可如今都已经升级成为了保护动物了,而随着生态环境的恢复这些鱼类也多起来了。
钓鱼,作为一个户外休闲活动,近年来已经被社会各个阶层和年龄段的人群所喜爱,据中国钓鱼协会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大约有1.4亿钓鱼人群,其中18岁以下的钓鱼爱好者占了总数的12%,18岁至24岁占10%,25岁至44岁占46%,44岁以上占32%;
过去生活困难吃饭难吃肉更难,家在河边的估计好一些,还可以捞鱼改善伙食,过去环境好基本有水的地方就有鱼,不少鱼肉质那叫一个鲜,即便现在生活好了这些鱼也没退出人们的餐桌,但后来随着环保动保意识的增强,一些鱼成了保护动物,这几年总有不懂法的抓了这种鱼结果摊上麻烦的,今天就带大家认识下避免日后进局子。
这尾花鳗鲡长1.4米,重5.9公斤。松门中队副中队长郑玲斌:“花鳗鲡是国家濒危的野生动物,这么大的花鳗鲡实属罕见,在温岭是首次发现。执法人员选择在金清大港放生,是因为这里水域比较宽,水质比较好,鱼放下去后可以找到适宜的生存环境。”
中新网广州9月25日电 (记者 王坚)广东省生态环境厅25日通报称,广东近期开展海湾精细化调查时,首次在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厦门文昌鱼,展示了广东省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广东首次在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厦门文昌鱼。
新华网重庆3月3日电(陈雨 实习生 汪雨佳)为提高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认识,每年3月3日被设为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在重庆长江段里住着哪些珍稀野生“水中精灵”?它们的生存现状如何?重庆如何守护“水中精灵”?近日,新华网专访了重庆市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