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台海网今年57岁的漳浦县湖西畲族乡顶坛村人蓝点木,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带动了一方百姓发展芭乐种植并走上致富大道——畲乡芭乐甜蜜蜜台海网11月26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沙沙沙——”一大早,蓝点木就戴上斗笠,拿起劳动工具出门了。
中新网漳州9月2日电 “‘网红芭乐’去年产量30多万斤,今年预计产量80多万斤,销售额900万元……”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金星乡院前村的“网红芭乐”果园里,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李向锋、陈晓冬夫妻俩为村民算着收入账。看到今年的芭乐品质有保障,陈晓冬夫妻俩展开笑颜。院前村地处“中国海峡硒都”诏安县,在这片富硒土壤上种出的“土芭乐”已升级成“网红芭乐”,从过去的烂在地里到现在由电商销往全国,带动村民收入成倍增长。
近日,漳州市诏安县的“百乐园”里弥漫着芬芳的芭乐果香。眼下正值“冰淇淋芭乐”上市的季节,果园里,秋天的第一批采摘正在稳步进行。这款与众不同的“网红芭乐”,正是返乡创业的陈晓冬花费8年时间,改良五代后的产品,香甜软糯,风味十足。
农户忙碌一上午,采摘的芭乐满满当当。日前,笔者来到位于长泰区岩溪镇湖珠村的诚毅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芭乐种植园,一走进果园,芬芳的果香便扑面而来,环顾四周,果树上挂着一个个防虫袋,拳头大小的芭乐果实被严严实实地包裹着,果农们正忙着采摘芭乐。
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4月19日讯(通讯员 洪彬桐 记者 刘龙)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也是农民稳定增收的有力保障。近年来,诏安县金星乡扶持培育芭乐企业,带领村民发展芭乐种植,走出一条以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助推乡村振兴的致富道路。
80后新农人、“网红”农创客、福建开放大学2021级农村区域发展本科专业学生陈晓冬很是苦恼,“看到村里这些没效益的芭乐,很是让人发愁。虽然我是大学毕业,但我不是农学专业的,想帮忙也不知道如何下手、技术从哪里来。”
经济日报记者 刘春沐阳12月20日至23日,由农业农村部、国台办主办的2024年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在福建省漳州市举行。农业是两岸交流合作的重要领域之一,起步最早,基础广泛,成效明显。
10月26日上午“好好吃”首场线下沙龙暨秋茶·秋果·秋食品鉴会在福州三坊七巷“闽一口”旗舰店欢乐举办“‘老金枣’不是枣,而是大家熟知的金桔,这个称呼源于漳州方言……吃金枣,年年好”,店长话音刚落,一杯杯白茶伴着四色茶点,摆上了茶桌,芭乐浓郁的香气也随之飘散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