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省图书馆还书,出来以后,看见旁边有一个展室正在举办“朝鲜现代油画精品展”。我们这一代人对朝鲜文化艺术的了解大部分是从上个世纪看朝鲜电影开始的,当时《卖花姑娘》、《摘苹果的时候》、《金姬和银姬的故事》等影片在中国掀起了朝鲜热,使人们通过影片了解了一些朝鲜的文化和艺术。
新华社长春8月28日电(记者赵丹丹、李典)在电影《金姬和银姬的命运》中,她是少女银姬;在电影《临时工》中,她是男孩伊万;在电影《泰坦尼克号》中,她是老年露丝;在电影《大鱼海棠》中,她是百岁老人……在第十九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开幕之际,记者采访了长影老电影人、配音演员,今年86岁的潘淑
原标题:第十九届中国长春电影节老电影人访谈(引题)配音演员、导演潘淑兰:用声音演绎经典的“无名英雄”(主题)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彭冰 柳姗姗 通讯员 孙凌伟 孟绍东自1949年的《普通一兵》开始,已经走过75年历史的长春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长影”)译制片厂,相继译制了来自50
在我们小的时候最好的娱乐享受就是晚上看电影,印象中一般都是一个连队一个连队的轮流放,大家免费看,有时候一个晚上可以赶两场,那时候放电影都是露天的,冬天在大礼堂里放,直接把白墙当银幕,有的在连队篮球埸上放,白色的银幕挂在两边的树上,早到的人以放映机为中心,占个好位子放几条板凳,小孩子翻来追去的玩着,盼着早点天黑,迟到的就站在外围看。
咀嚼了一辈子的电影台词文/李显福这几十年,我看过的中外电影至少有一二百部,常常被里面的精彩台词打动,因为它们或语言精美,或含义深远,不但记住,而且还顺理成章地应用在与人交流和书写里。这之中,有一看似简单的大白话台词却一直折磨着我,总是理解不了它的意义。
参观游览河北保定市清苑区冉庄地道战遗址和抗日战争冉庄地道战纪念馆,让我们这些这些五零后、六零后游客想起儿时的事情,尤其是那些是儿时看过的电影,《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等,电影中的人物故事,战斗场面都能在冉庄找到它的原形,仿佛就是一座桥,又让我们跨过时光的河流,回到五十多年前,上世纪的七十年代。
在大光明看电影,我不喜欢坐小厅,一定要坐进最大的影厅,才有儿时的感觉。大光明电影院 王凯摄十里南京路,最忆大光明。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家住在黄浦区牯岭路人安里,每天去新风中学,必定沿着牯岭路向西走到黄河路,再往南走到南京西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