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莓和小年糕是两只狗,在名字前加“小”字有两个缘由。其一是孩子把它们从外面捡回来时,它们都是刚生下来不久的幼崽;其二,它们成年后体型均不大。我们一家三口人去摘草莓,孩子在路边发现了一只出生不久的小狗。小狗皮毛黄白相间,眼睛还没有睁开。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章然 通讯员 来燕妮“农村本鸡蛋外面一元,她刚刚和邻居们一起通过微信群团购了春笋。“是小区居民群里面一位热心的居民介绍我的,最近不是春笋上市嘛,富阳一位卖春笋的老板答应直接运到萧山来,产地直送,我觉得这种方式,春笋的品质比较有保证,就和大家一起团购了。”
疫情当前,医护人员、警察、基层干部冲在抗疫一线“战斗”,后方,众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纷纷加入支援大军,捐资捐物,以自己的方式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近日,吕田镇的低保户、五保户、贫困户、留守儿童等近500户家庭,陆续收到了一份爱心草莓,在家吃上了新鲜水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来源:【华声在线】“爸啦,县净土超市要10盒草莓,还有邻居洛丹也订了5盒草莓。” 西藏拉萨市尼木县聂余村村民普琼正在草莓大棚里除草,就听到儿媳急匆匆的声音。“以前不知道草莓是什么东西,没见过也没吃过。现在一天到晚都忙着摘草莓、送草莓。
于是搬家两年多来,相处非常融洽,我家有老人做饭,每次做烙饼、馒头、水煎包之类年轻人不擅长的面食时,老妈总会多做一份,给邻居小两口送些,而邻居家女主人是外地的,也会时不时给我们送一些她妈妈寄给她的东北特产。
来源:人民日报 普琼在草莓大棚里摘草莓。“超市要10盒草莓,邻居也订了5盒。”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尼木县聂玉村村民普琼正在大棚里培育新一批的草莓苗,就听到儿媳急匆匆的声音。“以前不知道草莓是什么,没见过也没吃过。现在一天到晚围着它转,日子像草莓红又甜。
这是记者经历最“艰难”的一次电话采访,在短短半小时的电话访问里,对面的老人王美玉几乎一直在“劝退”:“我就是个普通人,做很小的事情,不值得你们关心关注……”她家隔壁301,住着一位80岁老太,搬来两年多,也不常出门,两家是在电梯里点点头的关系。
《@武汉——抗疫故事接龙》是澎湃新闻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联合推出的特别策划,以新闻人物报道接龙的方式,记录正在武汉与疫情搏斗的人们,呈现出相互联系的他们在疫情之中的经历、心情与感悟,以及面对生命考验的自我重建。
春节期间,庄河市光明山镇金线沟村的草莓熟了,“金线沟”牌草莓成为当地人拜年礼物而热销。山头屯只有40多户人家,草莓大棚数量已经达到60多个。这里的草莓种植户依庆功介绍,他家的草莓还没有大批量成熟,商贩也没来集中收购。
我们是一梯两户,住在一个楼层,邻居很热情,经常送土特产给我们,开始我们还想着回送一下东西给他们,后来觉得很麻烦,就不再送了。邻居间虽然不串门,但还是有相互照应的事情发生,比如疫情期间带个快递之类事情,每当我们帮他们做点什么,邻居会立马送东西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