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日报全媒体讯(通讯员 黄曙光)7月26日早上,洪江市人民医院核磁检查室门口,神经内外科一位50岁急性脑梗死等病症的住院患者和家属在门外等候着磁共振检查,陪伴家属微笑地对湖南省人民医院对口支援专家顾潜彪医师说:“现在能够在自家门口享受到这么高端的医疗技术,着实让我们省了许多去上
“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器,图像质量丝毫不逊色于国际厂家生产的产品。”近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器研制成功并开始量产,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医学影像科副主任技师张辉难掩欣喜之情,“仪器价格比以前大大降低,医院检查费也在逐步降低。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各位看官点击一下“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文丨小郭编辑丨小郭7月22日,我国又一技术成功突破封锁,根据央视新闻报道称,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已经实现了量产!这一消息对我国医学界来说是一件大喜事。
今天的系列报道《生产线上的中国》,我们来看一条特别的生产线。核磁共振仪器被誉为“尖端医疗设备皇冠上的明珠”,对于心脑血管、神经和肿瘤等多种重大疾病影像诊断有重大意义,但生产技术长期被国外封锁。不久前,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器研制成功,开始量产。
中国核磁共振设备价格大跌92%,打破40年外资垄断背景:40年外资垄断过去40年,中国核磁共振设备市场一直被美国通用电气(GE、德国西门子和荷兰飞利浦三家外资公司垄断。这三家公司凭借先进的超导核磁共振技术,占据了中国高端医疗设备市场的绝对主导地位。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原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制、联影集团协力创新转化的人体肺部气体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获国家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创新产品)。这是当前全球首台获批、可用于气体成像的临床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解决了临床无创、无辐射精准检测肺部疾病的难题。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8月9日-11日,以“迈向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4第三十届中国国际医用仪器设备展览会暨技术交流会在京举行。展览设置8个专业技术展区和5大主题展区,共有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家企业参展。
8月30日,新一期“天开创新沙龙”如期召开,主题聚焦:医学影像关键技术开发与创新应用。“人民健康离不开医学影像!”沙龙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王振常教授分享一个数据:临床诊疗信息75%-85%来源于医学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