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教授,长期专注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研究,号称“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她的育儿讲座一直大受人们欢迎,总给人一种恍然大悟、醍醐灌顶的感觉。在学校,她的课从没有人逃课,即使别的年级都会来听课;校外,她也频频开讲座、参加电视节目。
父母对孩子都是寄予厚望的,父母都希望自家孩子能够成才,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也保持着积极的心态,父母为了能让自家孩子在同龄人中更有竞争力一些,父母会努力赚钱,给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环境,父母会在家庭所能承受的范围内送孩子去学习其他的技能,比如钢琴、舞蹈和画画等。
文|美芽妈妈(文章纯属原创,欢迎妈妈们转载分享)对于家长来说生孩子是喜悦的,但是教育孩子却抓耳挠腮。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后者的难度比前者还要高。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不乏教育失败的例子,有一位学生在学校里被母亲当着众人的面扇了几个耳光,对他的内心造成了极大的打击。
教育问题,一直以来是我们所有父母都关注的事情,什么是教育呢?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孩子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现在对于孩子的习惯管教,并没有多刻意的去培养,认为有些行为顺其自然就好。但有的家长是根本没在意这些,就是一味地宠爱孩子。
著名的犯罪心理及青少年心理专家李玫瑾教授,通过接触大量案例,经过多年的侦查实践发现:人在成年后的行为和心理,都是过去经历中的一个表现、一种折射,与幼时的家庭养育方式密切相关,“眼里有什么心里就有什么”。
很多父母存在这样的思维误区:认为给孩子立规矩太早是一种束缚,会约束孩子自由发展。或者觉得孩子太小立规矩没有用,因为他们听不懂,也不会遵守,等长大自然就懂了,所以就放任孩子撒泼胡闹。结果,孩子大了,想管也管不住。小杰的脾气越来越大,在家里看谁不顺眼,就冲谁大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