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图①: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科研人员在检查脉冲电源。本报记者 陈 斌摄图②: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人在生产线上工作。本报记者 陈 斌摄图③: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光谷光子号”空轨列车驶出高新大道站。
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时提出,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耐心资本”正逐渐走入大众视野,成为时下热点。“耐心资本”如何养成?正加快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武汉,如何引导“耐心资本”投向本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近日召开的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旗帜鲜明提出,要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当前,武汉正在合力充分发挥科教人才这个最大优势,把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打造全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 从传统工业重镇迈向 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走出一条高含“新”量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我们交出‘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优异答卷。”11月28日,武汉举行“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主题报告会,武汉市科技创新局党组书记、局长董丹红介绍。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汉 区玉 通讯员 吴非 唐诗烽火通信光传输研发闯入“无人区”,快舟火箭产业园总装厂房升级飞控软件,安琪酵母团队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摩擦一号刹车盘生产线上马工业机器人……11月7日,荆楚大地秋意渐浓,大江南北一派热气腾腾的生产场景。
武汉天地商务集群。长江金岸·武汉人工智能大厦。江岸区积极推动绿色低碳产业集聚发展。优秀文保建筑岳飞街1号成为院士专家等高层次人才集聚地。江岸区集聚龙头企业打造武汉金融商贸中心。新时代,改革继续向前推进;新征程,聚力谱写时代新篇。
打造国家科技创新高地,武汉为什么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正在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适逢我国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创新驱动取代要素驱动、投资驱动,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6月的武汉,热气腾腾。科技创新迎来高燃时刻。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揭晓,两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人民大会堂戴上沉甸甸的奖章,也在世界科技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武汉印记。武汉制造加速走向全球。
12月2日,《经济参考报》刊发文章《武汉:打造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全文如下↓↓↓《经济参考报》(2024年12月2日第2版) “武汉将坚决扛起‘一江清水向东流’的政治责任,加快区位优势转化,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呈现向上、向新、向绿发展,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