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报新闻】海报新闻记者 姜雪颖 北京报道在中成药的使用中,很多药的适应症都有风寒和风热的区别,应该如何区别自己的症状是寒证?又该如何用药才能更对症、更有效?1月3日,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在新闻发布会上解释了上述问题。
譬如,感冒在人的一生中可能会出现200次,正因如此常见,不少人会随便抓片感冒药就吃下肚。因为感冒是自限性疾病,一般一周能好,因此吃下的药是帮助缓解症状,而不是加快感冒痊愈的速度,所以有些人就想当然以为感冒可以随便糊弄,反正就算吃错了,最终感冒也能好。
从临床来看,如何判断什么样情况下是风寒,什么情况下是风热?刘清泉表示,临床出现发烧、很怕冷、老想穿一些厚的衣服、肌肉比较酸痛、咽干咽痛、乏力、鼻塞流涕,这样的症状往往把它归属在风寒的诱因所导致的,这类疾病我们往往服用疏风解表这样一些治疗感冒的中成药就够了,比如在北京地区或者北方地区常用的感冒清热颗粒,传统的名方荆防颗粒、正柴胡饮颗粒等等,这些都可以很好的解决这类问题。
感冒指的是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特别多见的临床症状,任何人群都有可能会患上感冒。在患上感冒之后,只要适当的服用相应药物进行治疗,一般一周之内感冒症状就会消失。 但在日常中,有不少患者服药之后,会出现症状越发严重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