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季,一盘炒螺蛳是江南人家餐桌上常见的美食,鲜辣肥美,一吸一吮间,仿佛尝尽了整个春天的鲜美。我们常说的“螺蛳”,其实是指方形环棱螺,又叫方田螺。它们多栖息在小水沟、稻田等腐殖质较多的水底,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螺蛳粉”里的螺蛳,说的也是它。
夏天的夜晚如期而至,热闹的夜宵摊成了城市的焦点,烧烤、小龙虾、“炒田螺”......解锁着夜宵流量密码,不过,小编还是要给大家提个醒,别错把福寿螺当田螺!福寿螺作为一种外来“不速之客”,体内携带大量寄生虫,一旦误食可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轻则发热、头痛,重则昏迷甚至死亡。
来源:【华声在线】华声在线8月25日讯(文/视频 全媒体记者 李琪 通讯员 李亚琳 实习生 刘冰柔 张春艳)30岁出头的王先生突然抽搐、口吐白沫,由家人送往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就诊,被确诊为颅内寄生虫感染。从磁共振检查看,寄生虫在他脑组织里钻出了一条“隧道”。
来源:青岛交通广播FM897 4日,浙江杭州。徐女士凌晨2点点了份田螺吃,1个小时后嘴巴有些发肿,当时以为是辣的,又过了一个小时,整个嘴巴肿成了香肠嘴。又疼又肿睡不着觉,特别崩溃,因为太晚也不知道去医院挂什么科,吃了一颗头孢消炎药,后续渐渐的就消肿了。
随着气温渐升,夏季即将如期而至。休眠了一整个冬天的很多动物也纷纷出来活动,各种“野味”“河鲜”纷纷上市。河鲜、野味虽然好吃,但如果不注意的话,也有很大的风险。小编一定要给你提个醒:你嗦的螺可能也在“嗦”你!有种河鲜,一口就可能吃进去6000条寄生虫,你还在吃吗?
眼下是嗦螺蛳的最佳时节,螺蛳虽然美味、营养价值高,却暗藏“杀机”。近期天气升温,水中的寄生虫可能会活跃一些。螺蛳生活在水中,感染寄生虫的风险确实存在,如果烹饪不当,吃后也可能感染寄生虫,一定要小心预防。如何才能放心吃螺蛳呢?
来源:【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近日,有网友在“群众呼声-四川省网上群众工作平台”留言反映称,8月3日在四川西昌邛海东北沿岸(邛海艺术之家公寓附近)发现了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若放任其繁衍恐影响邛海生态系统。该网友建议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然而在这个时候却也是田螺盛产的季节,所以很多人会选择不去买而是去河边自己挖一些来吃。然而如今的福寿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很多人去河里打福寿螺吃,但是福寿螺的寄生虫很多,前几年就曝光了几件被吃到的福寿螺体内发现成百上千的福寿螺体内都有寄生虫,而且寄生虫的数量也不低,有的寄生虫多达600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