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斩首“定点清除”本身并不是什么新的战争手段,美以在过去几十年间已经反复运用过多少次了,但过去基本上都是孤立的、个案的使用,与达成战略目的之间联系并不紧密,而运用这些手段直接达成发动战争的最终目的,应该说以色列开了先河。
近期,在以黎冲突中,以色列已经开展了多次斩首行动,先后有多名黎巴嫩真主党高级官员遇刺,而这一次,以军又展开了对黎巴嫩真主党总部的袭击,据以色列国防军的消息,真主党最高领导人纳斯鲁拉在袭击中被炸死,中东距离失控又近了一步。
根据以色列媒体报道,12月22日在以色列政府高层会议上,摩萨德局长巴尼亚就直接指出打击胡塞武装起不了多大作用,以色列应该直接打击伊朗,因为伊朗才是幕后黑手,给胡塞武装提供支持,胡塞使用的导弹无人机就是伊朗援助提供的,“擒贼先擒王”这样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编辑:小美巴以冲突持续近一年仍未平息,局势反而愈演愈烈,如今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称,以色列正在 “7 条战线上作战”。对手包括哈马斯、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约旦河西岸的武装势力、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的什叶派民兵武装以及伊朗。
一波未平,一波再起。16日,卡塔尔宣布,以色列与哈马斯已经就加沙停火一事达成了协议,第一阶段的停火将在1月19日开始实施,持续42天。根据该协议,以色列与哈马斯将在加沙停火,以军撤出加沙所有人口稠密地区,双方将在停火期间交换被扣人员。
但是从战略上来说,此举无疑把黎巴嫩和以色列的矛盾公开化,同时还对背后的主导者,伊朗,予以沉重一击。我们看看短短两个月时间内,伊朗支持的抵抗武装,包括“哈马斯”的领导人哈尼亚,黎巴嫩真主党武装的领导人纳斯鲁拉,都遭到了“斩首”行动。
说起来,这以色列在战场上可真是够狠的,专挑对方的领导下手,从伊朗的苏莱曼尼,到哈马斯的哈尼亚,再到如今的真主党书记纳斯鲁拉,一个个都被他们给“斩”了。这手段,可真是让人直呼过瘾,但也让人心里直犯嘀咕:这仗,到底该怎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