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九江市中医医院脑病科再次成功独立完成一例双微导管弹簧圈动脉瘤栓塞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据脑病一科副主任钟立伟介绍,患者为一名66岁的男性,出现反复头晕已有3年的时间,近期头晕加重,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市中医医院脑病科就诊。
人体中有多种潜在的风险,如动脉瘤,它是由动脉壁的病变或损伤,形成动脉壁局限性或弥漫性扩张或膨出的表现,可以发生在动脉系统的任何部位,如肢体主干动脉、主动脉、颈动脉和内脏动脉,其中,内脏动脉瘤较为常见,它的危险性也更大。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8月2日讯(通讯员 周利军)近日,衡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团队成功完成一例颅内血泡样动脉瘤血流导向装置植入+弹簧圈栓塞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10天复查脑血管造影提示动脉瘤未见未显影,住院16天康复出院。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17日讯大脑中心、颅骨下10厘米处有颗直径4.3厘米的巨大动脉瘤,犹如定时炸弹,压迫到周围神经,引发脑出血,年仅22岁的小伙面临生死危机。前不久,中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专家团队为他做了长达10个多小时的高难度复合手术“拆弹”。
来源:【襄阳日报】女子因头痛入院,意外发现颅内长有巨大动脉瘤。2月16日,在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通过在患者颅内巧搭“鸟巢”的方式,成功化解了危机。“幸亏到医院做了检查,不然后果不堪设想!”2月22日,张女士(化姓)在该院神经内科病房说。张女士,62岁,南漳县人。
中新网上海新闻12月4日电(记者 陈静)三个月前,年逾50的甘先生(化名)因在搬家时感到盆腔疼痛到医院就诊。原来他的盆腔长了直径超过5cm髂动脉瘤。上海嘉会国际医院多学科专家会诊,骨科携手血管外科、放射科、心内科、全科专家会诊为患者综合制定了个体化的多学科诊疗方案。
46岁的杨先生最近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拆弹行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薛冠华团队运用“滤网联合弹簧圈栓塞”技术,仅通过1毫米的穿刺点,成功拆除了他体内一颗直径达11厘米的巨大脾动脉瘤,让杨先生从随时可能破裂的“不定时炸弹”中解脱出来。险!
来源:【湖南日报】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7日(通讯员 黄畅 胡晓红)4月4日,长沙市第四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向入平带领医疗团队成功完成了该院首例Surpass Evolv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介入手术。
极目新闻记者 曹洋通讯员 周珊实习生 张振冲 邓文娇76岁的徐婆婆经历动脉瘤破裂出血危机,所幸脑血管介入专家巧施硬核技术成功助其脱险。事后得知救命的主刀医生与20年前初次施救的“恩人”正是师徒关系,老人难掩感激、倍感意外之余,不禁感叹:“名师出高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