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古典文学里的中华美学精神作者:周根红(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的导向引领、制度设计与实践创新研究”负责人、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孕育了灿烂多彩的中华美学。
一、时辰上不同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在黄昏行娶妻之礼,故而得名“昏礼”。古人相信阴阳之道,认为黄昏时分是阴阳交替的时刻,符合自然规律。男子属阳,女子属阴,黄昏时分阴气渐盛,迎阴入家符合自然规律。据《礼记》记载:"故日昏礼者,礼之本也。”说明从周朝开始,古人就有黄昏结婚的习俗。
东坡三诗苏轼初赴惠州,路过峡山寺,没有见到僧人,所以写诗:“山僧本独幽,乞食况未还。云碓水自春,松门风为关。石泉解娱客,琴筑鸣空山。”山中寺庙的老僧本独自居住,出去化斋还未回来。云深处,溪水踩踏着舂米的石碓,清风关上了散发着松木香的小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