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能够当空军飞行员,基本上都是出身比较好,家庭富裕,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所以家国意识是比较强烈的,能够与日军奋勇作战,也在抗战初期取得了比较好的局面,但由于我国并无飞机生产能力,储备的飞行员数量太少,在前期王牌飞行员消耗殆尽后,基本无法与日本空军争锋了。
一、奠基人物冯如1.中国航空之父冯如冯如(1884~1912年),广东恩平人,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制造师和飞行家,获得美国国际航空学会颁发的甲等飞行员证书,一生创造了“六个第一”,提出了航空战略理论,被誉为“中国航空之父”,深远影响了中华民族航空事业和人民空军的发展。杨仙逸2.
“这个就是我的六舅!他拥有短暂却光芒万丈的一生。”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史料陈列厅,75岁的易先德一眼在老照片中认出了乐以琴。他口中的“六舅”正是在南京保卫战中牺牲的战士、“空中四大天王”之一的乐以琴。
郑新潮(1913年10月-1986年1月),郑荣芳,辽宁新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事业的早期建设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马事业的创始人。抗战时考入黄埔军校炮科,亲历黄埔学潮,面见蒋介石,因强谏抗战未果,奔赴延安,与毛泽东和朱德座谈。
高志航,原名高铭久,字子恒,辽宁通化人。1920年投笔从戎,考入东北陆军军官教育班,后到法国学习两年飞机驾驶,回国任中国空军驱逐机部队司令兼第4航空大队大队长,是中国空军“四大天王”之一,在淞沪会战为中国空军首次击落敌机。
陈福章(1913年-1982年9月14日),四川省通江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团长、师长,第1海军学校1分校校长,海军威海水警区司令员,海军威海基地司令员。
当我们在抗日战争中受尽屈辱时,苏联是第一个向我国伸出援手的国家。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告别妻女,离开家乡,不远千里来到我国参与抗日,他们是苏联志愿航空队,援华的“红色之鹰”,其做出的功绩与牺牲,值得我们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