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科研人员组成的中国脉冲星测时阵列研究团队,通过FAST“听”到了宇宙极为微弱的“脉动”——取得了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性证据。6月29日,研究成果在我国天文学术期刊《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在线发表。
中新网北京6月29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6月29日从中国科学院(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获悉,由该台牵头组建的中国脉冲星测时阵列(CPTA)研究团队利用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最近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性证据,表明中国纳赫兹引力波研究已经与
中国天眼自古以来,人类对太空一直充满好奇,无论是古时的“嫦娥奔月”还是如今的“太空探索”,都充满了对浩瀚星空的幻想和对宇宙深处的求知。而作为全球唯一的中国“天眼”,刚刚又发布了新的爆炸性消息——发现了几例来自地球之外可能的技术痕迹和地外文明信号。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基于中国天眼的丰富数据,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李菂研究员带领团队提出了一种全新分析构架“Pincus-Lyaponov相图”,能够深入刻画宇宙间的神秘爆发信号,有望最终揭示其起源。
本报北京11月26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瑞璇)截至2024年11月,有“中国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发现的新脉冲星数量已突破1000颗,超过同一时期国际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数量的总和。
“中国天眼”又有新发现了!利用“中国天眼”FAST的丰富数据,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李菂研究员带领团队提出了一种全新分析构架“Pincus-Lyaponov相图”,得以量化爆发事件的随机性和混沌性,揭示了快速射电暴的时间-能量表现与地震和太阳耀斑等存在本质区别,这种差异挑战了快速射电暴的星震起源。
中新网北京4月12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4月12日发布消息说,根据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巡天观测的丰富数据,FAST首席科学家李菂研究员带领团队提出一种全新分析构架“Pincus-Lyaponov相图”,得以量化爆发事件的随
作为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FAST发现脉冲星数量突破1000颗,超过同一时期国际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数量的总和。射电望远镜是什么?脉冲星又是啥?“中国天眼”为什么要探测脉冲星?它还“看见”过什么东西?
“中国天眼”(FAST)再度迎来重大突破。利用FAST观测数据,我国脉冲星测时阵列(CPTA)研究团队发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证据,表明我国纳赫兹引力波研究与国际同步达到领先水平。相关研究成果6月29日在线发表于《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