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14日讯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
78岁的社区居民金阿姨因心脏支架置入术后两年余,经常感到胸闷乏力,家庭医生建议她进行心脏体外反搏治疗,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金阿姨明显感觉身体前所未有地放松,胸闷、气短、乏力症状明显减轻,睡眠也得到改善。
近日,王先生因“反复胸痛”就诊于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二科,经过系统检查,发现胸痛的原因是“心脏血管狭窄、血流缓慢”,暂时不需要“支架”治疗,经过规范的药物治疗后,王先生仍然感觉“反复胸痛”,在科室田晓晨副主任医师的指导下,王先生来到心脏康复中心,接受了体外反搏治疗,治疗3次
体外反搏治疗是用外力促进血液循环的一种辅助治病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那么,体外反搏可以适用于哪些病症?它是否存在副作用呢?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心脏康复科占梦怡医师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体外反搏的相关信息。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那么,我们对这个“杀手”有什么反制的手段吗?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出现了一些心血管病新型物理治疗技术。“体外反博”就是国内外公认的改善心肌血运的安全有效疗法之一。
问:什么是体外反搏治疗?答:体外反搏(EECP)是一种无创性辅助循环技术。在心电R的同步触发下,在心脏舒张期自下而上,对包裹小腿大腿及臀部的气囊,进行序贯充气加压,使身体下半身血液灌注于上半身,从而增加重要器官心脑肾等的血液流量,改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
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持续上升、流行趋势明显,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和心血管病的预防不足,心血管疾病发病、致病、致死年龄提前,带病生存人数剧增,形成中国冠心病的“堰塞湖”现象,目前该类疾病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近日,家住漕泾镇的王女士在金山卫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心脏康复体外反搏(EECP)治疗。“现在我睡眠好了,血压控制住了,心慌、胸闷等症状也消失了。这个体外反搏,躺着就把病治了,真是神奇!”王女士欣喜地说。
你有听说过躺在床上的“马拉松”吗?近年来,心脏康复神器一一体外反搏在心脏病治疗领域悄然兴起南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引进体外反搏装置后已帮助数十名患者缓解了病痛该装置有何特别之处?患者的使用体验如何?让我们前往南桥镇卫生中心一探究竟吧!“阿姨,您躺好,我帮您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