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9月21日讯(记者 张可)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市场竞争格局不断演变,从过去的广泛覆盖、追求规模化的“大而全”模式,逐渐转向更加注重细分市场、精准定位的“小而美”策略,更贴近目标客群、更契合需求的社区商业正在迅速生长。
每一个人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样美食也如此,很多我们看着普通的食物,有时候会因为背后的故事而加分,久而久之就成就了奇迹,在南京老城南的夫子庙地区就有一家不平凡的小店,叫做阿婆五香蛋,估计很多人都有所耳闻。
“郭阿姨月亮馍怎么会出现在南京河西?”提起南京河西,给大多数人的印象就是“高大上”“宇宙中心”。最近,居住在南京河西的市民发现,河西也“燃”起了烟火气。郭阿姨月亮馍之前在三江学院门口,那可是响当当的网红小吃摊点。
傍晚时分的南京三江学院3号门前成了美食天堂,50余家各色小摊如约而至,三江老炒饭、阿皮脆皮年糕、朱姐烤苕皮、闵记炸鸡等不少原三江夜市的老面孔出现在这里。与火爆的“野生夜市”相比,“正规夜市”紫金1912夜市将要关闭,三江夜市广场仅剩20余家摊位,而“4号门夜市”更是大门紧闭。
扬子晚报网10月16日讯(通讯员 蔡悦 记者 刘丽媛)淮南牛肉汤、河南老式烩面、徐州菜煎饼……近日,南京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众彩物流)的便民售货亭悄然开张了。记者了解到,首批规划开业的售货亭共17家,主要服务于市场内的员工商户们,让大家不出园区也可以买到品类丰富、安全卫生的早午饭。
中新网南京7月12日电 题:两岸夫妻南京开台味小吃店:融入这座城的人间烟火中新网记者 朱晓颖在南京闹市区的“廟口红茶”店里,店长邱泰峯正向顾客介绍着招牌茶饮、炸物。这是一家两岸夫妻所开的小店,由台湾人邱泰峯和妻子单芸共同经营。铺子面积不大,客流却不小。
现在的人对于美食,总是喜欢尝试,而那些善于创新的人往往能够有所收获,南京街头这家新开不久的小店,卖一种名叫油条包糍粑的小吃,这种小吃,似乎看起来也没有特别之处,一根油条里面包上糍粑,撒上芝麻,再放上各种像肉松抹茶这样的酱料,竟然卖到10块钱。
为助力乡村振兴,提振冬季消费活力,打造文商体旅融合新消费场景,由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南京市农业农村局指导,南京旅游有限公司、江苏广播主办的“水韵江苏 欢欢喜喜过大年”冬季文旅消费促进活动暨2025南京“百村百品”年货美食荟在金陵STYLE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