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消息 近日,问题编号为754607的网友留言咨询:尊敬的人社局领导:您好,我是今年毕业的大学生,刚刚找到一家私企工作,准备办理入职,但按学校老师的说法,大学毕业后按规定都是具有干部身份的,本科经过一年见习,硕士以上直接就是干部身份。
市场经济已经走过了快四十个年头,而计划经济体制烙印下的“干部”、“工人”身份却并没有随着政策变更、职业细分的变化而消失,既然与当前经济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不匹配,为何还一直在政府、事业单位、国企等单位存在?
如果你是在企业单位里工作,严格来讲干部身份也好还是工人身份也好,没有太本质的区别。作为一个企业单位来讲,实际上真正管理类岗位,干部类型的岗位是屈指可数的,大部分的岗位可能都需要在生产一线,去从事一些工人所从事的岗位,即便是属于干部身份,也很有可能会去从事这样的工作。
干部身份是1953年---1995年指令性经济体制下人事管理的制度,在那个年代从业人员只分三种身份:农民、工人、干部。其中中专以上学历属于国家或地方委托培养的专业人才(也称委培),毕业后分配工作,参加工作时档案中就会确定干部身份。
目前按照现行体制管理制度,想要拥有干部身份,大致包含4种途径。1.考取全日制中专以上学历。2.参加国考或者省考考取公务员。3.军队转业干部。4.乡镇换届选举。上面谈了现在拥有干部身份的几种途径,现在介绍一下组织人事部门是通过什么材料来认定干部身份呢?主要有以下5种材料来认定。
今天有位网友私底下问我:他弟弟去年大学毕业了,目前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想参加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招录考试,感觉自己又不是那块料,现在就在家乡的小县城做点杂活,没什么正经工作可干,后来在交流中他突然问了一个让我都觉得很奇葩的问题,像他兄弟这种大学毕业的人,目前也没有什么正式工作,那他还有干部身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