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部分河南网友和陕西网友又在为“中原”在哪里争论不休了,本来在前面那篇《中华文明发源地的阿Q之争几时休?民科界的三国演义》文章是想讨论这件事的,结果大部分内容都在针对“三星堆民科”们,所以就特写此篇进行论述。“中原”一词最早出自于《诗经》,原本就是“原中”的意思。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体义12月9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发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成果。大约在距今4300—3800年前后,中原和北方地区开始新一轮的文明化发展,进而形成了一个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趋势,奠定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基础。
文字是文明最核心的要素之一,恩格斯认为,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由于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汉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文明的开始,同时,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汉字也是中华文明具有突出连续性的重要因素。
评论区都太优秀了,对着《辞源》《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的词义白纸黑字装看不见。算了,掩耳盗铃装睡的人谁能叫的醒呢?把贴词典词义的人骂一遍黑个透,你也改不了一个词典中白纸黑字的词的汉语词义。1 清朝始编《辞源》:②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刘余力古代中原地区是天下之中,四方辐辏之地。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而城市又是文明的重要标志。探讨中原地区城市起源、发展、鼎盛等问题,对于研究中华文明的产生、发展、兴盛具有重要意义。城市的出现,经历了漫长的孕育阶段。城市出现之前,早已有了大型的环壕聚落。
再谈部分中华史与中原。直到清代,陕西都是中原。清 王猷定《四照堂詩文集》:以通漕实关中,为经理中原之首。明 《葬经翼》:关中者,中原之龙首也。宋 薛季宣《浪语集》论中原形势,常以关中为诸夏首。宋 谢采伯《密斋笔记》:“关中,中原一大形胜之地。”此系列古代典籍,可谓传承有序。
中国现在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但在夏商周时期,却特指一个国家,那就是崇国。唐虞时期,大禹的父亲“鲧”因为建造城郭有功,尧把崇地——今河南登封市嵩山周围封给了鲧,并让他负责管理那里的土地和人民,崇地就是鲧的方国。《竹书纪年·卷上》:“(尧)六十一年,命崇伯鲧治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