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底,江苏正式拉开“国补”序幕,手机、平板、耳机等数码产品销售火爆,部分产品还出现了断货现象,供不应求。随着政策的持续实施,部分“小聪明”耍起了心机,想利用补贴政策赚取差价或搭售“碎屏险”、手机壳膜等产品,以此套取额外利润。近日,扬州便有一家通讯大卖场因此受到了处罚。
国补商品不参与价保引质疑、“车辆统筹保险”投诉激增、金融消费乱象不止……中国消费者协会今天发布的《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4年,消费者投诉热点涉及多行业、多场景,从商家落实国补政策不规范到金融消费乱象等,反映出部分经营者在商品质量、
本文作者高海妹、董君明,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一、基础设施公募REITs国家补贴问题的相关法律规定《上海证券交易所资产支持证券挂牌条件确认规则适用指引第2号——大类基础资产》(下称《指引第2号》)中,允许来自按国家统一政策标准发放的中央财政补贴作为项目现金流的补充。
从“涨价打折”到“骗补打工”,电商平台的“套路”你中招了吗?嗨,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热点话题——电商平台的“先涨价后打折”,这到底是“聪明”的商业手段,还是赤裸裸的“骗补”行为呢?最近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手出台政策,严查这类行为,给大家带来了不少的讨论。
信网2月6日讯 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2024年,消费者投诉热点涉及多行业、多场景,从商家落实国补政策不规范,到金融消费隐性收费,再到预付式消费纠纷、电信服务乱象等等,反映出部分经营者在商品质量、营销和服务等方面存在着问题。
中新网2月6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谢艺观)6日,中消协发布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提到国补消费市场活跃,部分商家营销行为有待规范。据中消协介绍,一是商家涨价“套取”补贴。一些商家在补贴前先抬高价格,再用国补优惠吸引消费者,消费者质疑补贴被商家或平台截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