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战争后,新兴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掀起了以救亡图存、变法图强为宗旨的维新运动。维新派在继承中国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西方近代的自然科学知识、哲学和社会政治学说,形成了一套与封建专制统治思想相对立的思想体系。
清朝后期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民族危机的加深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洋务派。从60年代到90年代,他们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是1898年中国清朝末期发生的一场重要的政治改革运动。这场运动由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推动,旨在通过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和富强。
3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这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书中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师夷长技夷制夷的思想,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 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清朝的“戊戌变法”是发生在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发生在农历“戊戌年”,因此叫戊戌变法。
八上历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知识点。背景: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及太平天国的打击,清朝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一部分官员在对外战争中认识到西方的坚船利炮,他们希望通过引进西方军事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以求实现救国救民族。
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期间,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组织,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