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占时期的午山地契(1912年)简介及入选理由:本文献共30件,主要反映了青岛近郊午山村王氏家族自清乾隆以来家族土地流转的民契、官契、地亩册、土地房产证、国有土地使用证等档案,上迄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下至新中国1952年,涵盖清朝、德据日占时期、民国时期、新中国初期200
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文艳“传闻自云南乌沙卫北迁从明太祖定鼎敕封世袭武德将军,赐爵千户与国同休也。”《王氏族谱书》记载着王氏迁居的原因和波折经历。“1493年的一天,一位名为王存信的小伙子带着全家老小来到一片荒山野岭,他们是从老河东迁居而来。
在登山揽胜之余,我们还留意到山的西侧的一个村庄,它的名字叫做“张美夼”。志文称:“明朝末年,牧羊人张美至此,见这里草肥水美是放牧之地,便停留定居,后繁衍成村。因村后是山,山前有川,故以人名和地理特征组村名。”
青岛鳌山王氏,人称“鳌山王”,乃青岛胶州十大家族之一。《鳌山王氏世家谱》创修于明万历丁未年(1607年)。创修王氏谱像序由赐进士文林郎浙江道监察御史何泰宇书写。《鳌山王氏世家谱》重修于康熙九年。鳌山王氏家风为“以仁为本,诗礼传家”。名人辈出,共有四人中得进士。
斗转星移,弹指挥间,25年过去了,放眼今日的香港路,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一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繁华气象。香港路,已成为青岛市金融中心、商业中心,对外开放的窗口、地标性建筑的名片。青岛的香港路早已是享誉海内外,以至于不少岛城人都忘记了它过去的名字。
能够回望多远,就能瞭望多高。一部部飘逸于纸上的史志,是基于城市对于自身特色与文化记忆的追溯与整合。那些原本独立存在的、镌刻着时代烙印的人物和物件,被精密、确凿地链接成了时光的脉络,展示出一个城市的文化厚度。
4月25日至26日,2024山东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临沂召开。开幕式上,与会嘉宾现场观看了大型室内旅游演艺《国秀·琅琊》,剧目以临沂千年历史文化为脉络,给观众带来一场“一别琅琊已千年,再见盛世是沂州”的艺术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