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会衰老和凋亡,但同时也会分裂产生新的细胞,不过每一次的细胞分裂都会导致染色体端粒变短,一旦端粒消耗殆尽,细胞也就无法再次分裂了,实验发现大多数细胞都会在分裂52次之后走向死亡,而这就被称为“海夫利克极限”。
时间褶皱里的生命觉醒:当"人生太短"成为集体共鸣当"30岁中年危机"成为社交平台热词,当"时间管理"APP下载量突破10亿次,当全球抑郁症患者中68%自述存在时间焦虑——人类正集体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时间感知革命。
细胞是人体最小的单位,其可分裂的次数决定了寿命极限,被称为“Hayflick limit”,目前科学家认为人类细胞分裂的极限为50次左右,由此推测人类寿命极限大概为120岁。然而,日常生活中,百岁老人少之又少,更何况是活到120岁?
近日,匹茨堡大学和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研究人员合作在Science杂志发表题为“TPP1 promoter mutations cooperate with TERT promoter mutations to lengthen telomeres in melanoma”的研究文章,发现编码TPP1基因的ACD启动子突变与TERT启动子突变共同发生,从而维持黑色素瘤细胞中的端粒长度,帮助癌细胞实现永生。
这个愿望简单而质朴,虽然世界上有着种种的挫折与磨难,但是人生在世谁又没有一点半点的苦痛,幸福与快乐往往是能大过悲伤,代替其成为我们最主要的力量,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希望能够更久地存活于世,再多看看世界的美好。
通俗来讲: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具有自我修复能力,但是这个能力会随着年龄增加而衰退,而按照动态生物体状态指标,可以建立数学模型进行预测,在寿命达到120岁到150岁之间时,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将达到临界点,这也就意味着生命到了终点。
自古以来,长命不死一直是历代君王追求的目标,谁都希望自己可以永葆青春,不用忍受死亡带来的恐惧,人类对永生的迷恋至少可以追溯公元前6000年的古埃及时代,有人通过炼金术的神奇原理来寻找永生的可能,但无一例外全部都失败了,没有人能够一直活下去。
掌控精力 第一章 为何会有人“一直年轻”或“一下子变老” ——“长寿遗传因子”与“衰老”的科学 “很丑吗?” 我正坐在“永恒”养老院的餐厅里吃早餐,有人过来跟我搭话。我一看,原来是昨天遇到的那位叫斯科特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