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近期,在电动车限速25公里/小时这一政策的影响下,关于这一政策的讨论和不满声在网上不断扩散,时常占据着热搜榜的前列。关于这一政策的用户中,有不少是电动车的使用者,这一政策的出台让电动车的用户们感到相当不满,甚至感觉这一政策的出台让他们出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
去年(2022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多家电动车品牌了违规解速的问题,时隔一年,记者在济南各大电瓶车品牌销售点走访发现,此类仍然存在,并已经成为行业的普遍现象。在九号电瓶车,当记者问能跑多快的时候,工作人员也并未按照新国标的速度进行,而是直接表示,解完限速之后可以跑33km/h。
您在阅读前请点击上面的“关注”二字,后续会为您提供更多有价值的相关内容,感谢您的支持。电动车是现在主流的交通工具,而自从新国标实施之后,电动车的生产、销售、上路也都有了明确标准,一些无资质的电动车厂家被淘汰出局,电动车的整体安全性变得更高了,可以这么说:买的、用的更放心了。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强制性国家标准,进行公开征求意见。值得注意的是,“新国标”继续沿用了2018年提出的电动自行车设计速度最高25km/h的规定。这个规定虽已实施五年多,但落地执行效果却打了折扣。
明明只是电动自行车,速度却堪比摩托车;显示屏上只有25km/h,实际却能突破50km/h……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再次强调电动自行车最高设计车速不应超过25km/h。
10月8日,四川省公安厅交警总队通过微博@四川交警 发布了一条警示案例。8月17日16时许,在成都市青羊区二环路西二段与清溪东路交岔路口,驾驶员杨某超速骑行电动自行车突然猛左拐弯与骑电动自行车直行的钟某发生碰撞。受伤的钟某送医后抢救无效死亡。电动车超速酿成了又一场悲剧。
每天分享精彩话题,感谢大家的阅览,希望能获得您的 点赞 关注 评论 转发!引言在如今的城市街头,电动自行车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穿梭在拥挤的车流中的上班族,还是风驰电掣的外卖小哥,都离不开电动自行车!
限速只在“表面”,谁在为电动自行车“解码”提速?电动车超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新国标规定,电动自行车最高时速不能超过25km/h,从明年1月1日起,浙江全省、辽宁大连、广东佛山等多地明确将禁止非标电动车上路。
今年10月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消防救援局联合发文《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产品准入及行业规范管理的公告》,要求各地公安机关交管部门强化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管理,严格核验销售发票、产品合格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等。
眼下,电动自行车成了许多市民的代步工具,但记者调查发现,符合国标的车辆因不实用不受欢迎,反而超标车才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这种“供需矛盾”让电动自行车的“改装”成为“公开的秘密”,经过一番“操作”之后,电动自行车的“国标”形同虚设。
对,35-40是合适的,一群不骑车的给老百姓定规则!近日,央视的一次暗访调查,把电动自行车限速25公里/小时的“新规”再度推向风口浪尖。是的,没错,这项规定已经实施了五年多,眼看着成了“摆设”。你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