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蒋敬诗当DeepSeek所代表的AI日益占据我们生活的时候,“抵达”好像不再是一种理所当然。在自媒体肆意篡改记忆的狂欢中,非虚构社会性写作成了我打量世界的一把量尺。就如我喜欢旅行,但我不喜欢旅行成为景观社会的同谋,不喜欢抖音网红为了流量的猎奇凝视。
刘子超,话不多,采访很多时候变成了我在说,他在听,其中间隔着大段的沉默。幸好是在一个晚秋的午后,倾泻而下的阳光洒在我们所在的露台上,秋风从耳际掠过卷起大片的梧桐树叶在地面跳动,远处白塔寺沿着一片灰色的低矮屋顶露出塔尖……这一切填满了时间的缝隙。
在当代旅行散文写作中,青年作家刘子超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名。不同于多数流水般记载旅行风貌的轻盈文本,刘子超深入书写世界的一隅,书写徘徊在希冀与失意、自由与迷失之间的人和故事。刘子超,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作家、译者。
戏马琳·艾尔索普、吴蛮与费城交响乐团音乐会时间:2024/11/1地点:国家大剧院费城交响乐团将在首席客座指挥马琳·艾尔索普的带领下,演奏奥地利作曲大师马勒的《D大调第一交响曲“巨人”》,并携手著名琵琶演奏家吴蛮,合作呈现中国作曲家赵季平的《第二琵琶协奏曲》。
本期“南都书单”重点向大家推荐旅行作家刘子超的新著《血与蜜之地》。在《失落的卫星》中,刘子超写了中亚,在新著中,刘子超写的则是古老的巴尔干半岛。他沿着现代史开始的道路行走,诗人与难民,凶手和受害者,信徒与商人,悉数登场。
穿越巴尔干是需要勇气的。这不仅仅是说在这段旅途难免经过那些族群冲突仍未平息的地区,也是因为在那里旅行就不得不面对它残酷的过去,而要讲述、书写这纷至沓来的感受更是谈何容易——面对这片浸透了如此深重苦难的土地,作为一个游客又能说些什么?
【编者按】巴尔干地区是一个文化交汇之地,汇聚了各种语言、宗教和民族文化。这里有历史悠久的东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传统,以及多元的语言和民俗。这个地区有着复杂而动荡的历史,包括多个帝国的统治和20世纪的冲突与战争。这些历史事件塑造了该地区的文化和政治版图。
每到年末,编辑们围坐在一起讨论年榜推荐书目时,开端都是讨论文学的大小年,逐渐的我们意识到,所谓大小年或许并不存在。有些作家为了酝酿一部长篇,思考、书写多年,当它最终形成一部书推向市场时,并不能将所有的“大”都归功于这“终点”的出版之年。
◎萧轶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大众图书市场整体呈现出阅读分层的去中心化现象,随着直播带货的视频化推书与读书博主的种草类模式不断加入,大众阅读不再仅仅受制于文化媒体的单一传播,这也给大众阅读的出版市场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冬季书单《不被大风吹倒》《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儿女风云录》《血与蜜之地》《要爱具体的人》《一个人的人生未爆弹》《俄国思想史》《不被大风吹倒》莫言 著北京日报出版社读客文化出品2024年11月推荐理由:2022年五四青年节,莫言应邀录制了一个视频,讲了一个《不被大风吹倒》的故事,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由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主办“2024名人堂·年度人文榜”评选,继2024年12月27日发布入围名单(40本)之后,经过三位专家评审的评选,于2025年1月9日正式揭晓“2024名人堂·年度人文榜十大好书”,分别是 《去家访》(黄灯)、 《猫鱼》( 陈冲) 《云落
◎达洛维继《失落的卫星:深入中亚大陆的旅程》后,作家刘子超再次跃入东西文明的交汇地带——巴尔干,为读者带来最新著作《血与蜜之地——穿越巴尔干的旅程》。从北到南,由冬入春,刘子超穿越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的巴尔干半岛。8个国家,23个城镇,再度见证世界的细碎与广阔。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白居易,《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撰文120篇,40万字,比2023年多6篇,多3万字,内容集中在江南美食、江南旧闻录、过眼录、一个酒鬼的诞生,嚼白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