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7月14日讯(文/视频 全媒体记者 李琪 通讯员 陈亚男 曾星怡) 近期,国内2名初中生因病抢救无效死亡,其血液培养脑膜炎奈瑟菌阳性。根据相关部门的通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潜伏期通常为1至7天,两个病例间隔跨度为20天,从发病到死亡都没有超过24小时。
近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这一疾病引起大众关注。那么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流脑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发病如此迅速?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呢?今天就跟着重庆松山医院预防接种门诊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什么是流脑?
央广网北京7月5日消息(记者 郭彦伟)7月5日下午,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针对近期有儿童散发流脑病例的报道,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王荃就流脑的发病、表现和预防等情况给做了介绍。
疾控专家建议,接种疫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加强锻炼,尽量少带儿童到人员密集场所泉州网2月23日讯(记者 张沼婢 通讯员 陈大贤 陈文同)近期,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提醒,春季预防流行性脑膜炎很重要。春季是流行性脑膜炎的高发时期。
前几日在接种门诊上讲解流脑疫苗的接种选择时,即告知六月龄和九月龄的宝宝可以免费接种一剂流脑A群多糖疫苗来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或自费自愿接种流脑AC群结合疫苗或者流脑ACYW135群四价结合疫苗。当时这位宝妈反过来问我,如果是我的小孩,我会如何选择。
来源:【厦门日报】不久前,西宁市有2名学生因患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死亡,该病属于乙类传染病。据了解,目前我市未发现相关病例。那么,什么是流脑?要如何预防?厦门市疾控中心昨日表示,接种脑膜炎球菌疫苗是控制和预防流脑传播最有效的措施。
(通讯员:谭珺)流行性脑膜炎一般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致病菌由鼻咽部侵入血循环,形成败血症,最后局限于脑膜及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病变。流脑的临床特征是寒颤、高热、头痛、呕吐、皮肤瘀点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