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时,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高低是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低密度脂蛋白常被称为“坏胆固醇”,因为过高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从而可能导致心脏病和中风。本文将探讨导致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并提供一些预防和控制方法。
49岁的王先生,体检的时候发现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了解到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王先生就特别紧张,于是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低密度脂蛋白降下来,如何降呢?听人说,低密度脂蛋白之所以会高,主要原因是大鱼大肉吃太多了,所以要想控制下来,最佳的办法就是吃素。
低密度脂蛋白,是一种血液中的脂蛋白,它在人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如其名所示,这种脂蛋白的密度相对较低,因此它容易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所谓的“坏胆固醇”。这种沉积物会逐渐积累,导致血管狭窄,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林阿姨今年57岁,身体一向硬朗,平时没啥大病,走路轻快,邻居们都夸她“看着比实际年龄小十岁”。可不久前的一次体检,却让她彻夜难眠。
体检报告上会体现以下几种: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等。低密度脂蛋白是富含胆固醇的一种蛋白,经过化学反应,形成大量的泡沫细胞停留在血管壁内,进而导致大量的胆固醇沉积,伤害血管!
最近,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说,在全球80亿人口中,有超过50亿人的食物中含有工业生产的有害反式脂肪,目标要在2023年底前消除某些食品中的这些不健康成分。其实,世卫组织这个目标早在5年前就发布了,当时定的时间点也是2023年。那么,反式脂肪是什么?哪些食物里有反式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