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举国同庆。济宁港航工作者坚守一线、恪尽职守,把家国情怀融入到不懈的奋斗中,镌刻在奋进的足迹里,护航全市水路运输高效畅通。龙拱港国庆节假日期间,我坚守在一线岗位上,负责监管岸桥设备的运营,进行最后一步的精准对位操作,确保集装箱能精准地放在船舶或者无人集卡车上。
近日,济宁市“通江达海 运‘济’天下”网络集中宣传活动媒体行记者走进京杭大运河济宁段,走进沿线的隶属济宁能源集团龙拱港等港航物流公司、融汇物产、江北现代粮食物流园,从运河之上南来北往的货运船的繁忙景象,以及高度智慧化的航运操作系统等方面,看到了一个生机蓬勃的内河航运景象。
近年来,济宁市主动融入和服务交通强国、贸易强国、航运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紧抓内河航运上升省级战略机遇,发挥京杭运河黄金水道优势,做大做强港航物贸,深度挖掘产业资源,推进“航道网、港口网、物流网、产业网”四网合一,推动内河航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大众网记者 刘宏蕾 济宁报道当下,济宁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万物勃发,抬头可见“天空蓝”,放眼满是“产业绿”。港航物流繁忙,打通经济脉络;绿色低碳理念普及,守护生态蓝天;制造强市蓬勃兴起,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现代农业智能高效,保障粮食安全。
2月5日,济宁市召开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济宁能源发展集团董事长张广宇发言时表示,2025年,济宁能源将紧紧围绕全市“一个万亿、五个倍增”任务目标,争先进位当先锋,跨越赶超启新程,确保2025年营收突破1000亿元。
京杭大运河的支流龙拱河畔,一个智慧化集装箱内河港口已然成形,自动化轨道吊升降腾挪装卸集装箱,无人集卡满载集装箱来回穿梭在港口和堆场之间,货船、进港的火车和汽车鸣笛声交织回响,呈现一片繁忙景象。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编者按:干出“走在前”的样子,干出“挑大梁”的担当。山东广播电视台推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干字当头 勇挑大梁”专栏,深入挖掘全省16市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展现各地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的生动实践。
12月19日,山东省政府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解读《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方案(2025-2035年)》(以下简称《建设方案》)。会上记者了解到,今年1-11月份,济宁港完成货物吞吐量8946.4万吨、集装箱39万标箱,同比增长39.5%、126.7%,稳居全省内河首位。
据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我国优化调整国家物流枢纽规划布局,在济宁、宿州、阿克苏等地新增26个国家物流枢纽。新增枢纽中,与产业发展和消费相关的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枢纽比重超40%,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整体物流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支持相关城市加快探索“产业集群+物流枢纽”的发展新模式。
2024年是济宁能源集团奔向千亿的首战之年,更是深耕港航物贸领域的关键之年,作为市属骨干国有企业,我们始终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成功将企业核心价值观、发展理念、发展成就等传递给社会各界,以数智化锻造新质生产力,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企业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