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著名的“张献忠沉宝”之地——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又有了新的考古发现: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在遗址南北两侧共1000平方米的发掘区内,再次出水了上万件珍贵文物,其中包括不少珍贵的金银器,以及此前历次发掘中都有出现的大西政权银锭、历代兵器及钱币等文物。
在明末农民战争期间,张献忠率领的大西军曾占领四川,积累了大量金银财宝。随着张献忠的失败,宝藏的下落成为一个谜团。民间一直有野史,历年来也不断地有人捞到张献忠的沉银,可以说现在考古打捞出来的“江口沉银”只是全部沉银的一部分。让我们来看看清朝政府对张献忠“江口沉银”的打捞史吧。
本文素材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在四川广为传颂的童谣中,“石牛对石鼓,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这看似简单的歌谣,却隐藏着巨大的财富密码,引发了百余年来无数人的探寻与猜想。
1643年,明末农民起义首领张献忠自封为“大西王”,之后在四川成都称帝,建立大西国。江口古战场遗址位于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的岷江河道内,随着2017年开始的考古发掘工作,已发掘出水文物超过5万件,不但证明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的真实性,同时也深入揭示了大西政权的面貌。
为配合岷江航电和河堤复建工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在四川省文物局的领导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眉山市文物保护研究所、眉山市彭山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对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开展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总计出土文物100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