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制作 曹菲 李琴 周雨晴国际在线湖南报道:历经岁月变迁的中国文物,承载着灿烂的华夏文明,传承着中国的历史文化。在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就读于湖南大学的委内瑞拉留学生大龙(Romero Rafael)走进湖南博物院,与文物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探寻中国文化的密码。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赵妍国际在线报道(记者李琴、曹菲、夏艺洵、庄媛心)今天(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前沿阵地。在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两位在华外国友人参观了中国的博物馆,他们都有什么样的体验和收获?
从8月9日起周一至周五17:45,聚焦中国新兴行业青年共产党员奋斗历程系列短视频节目《闪耀的平凡:青春接力》登陆湖南卫视,今天将播出第五期《文物医师》,本期节目我们将跟随美国嘉宾瑞恩来到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的文物保护中心,走近青年文物修复师余健,看他是如何将残缺不全、数量庞大的珍贵文物一一修复的。
追索回国的曾伯克父青铜器皿方罍兽面纹方彝及其局部特写2017年佳士得拍卖的藤田美术馆藏青铜羊觧子乍弄鸟尊主题:中国青铜器在海外的流传主讲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昌平时间:2021年7月4日地点:山西博物院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中国青铜器在海外流传?
来源:上观新闻 6月24日在匈牙利莫拉·弗朗茨博物馆开幕的上海博物馆“百物看中国”系列文物艺术出境大展的首展“不朽的玉甲——中国汉代文物精品展”,通过111件/组玉器、漆器、陶器、青铜器、印章、石刻、钱币、画像石等多门类汉代精品文物,向海外观众展示了中国汉代的历史画卷和生活场景。
总的来说,不论是场景、展品丰富度,还是在活动设计上,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每个分馆都各具特色,横跨历史长河,将不同时期的展品、人们的生活场景以及文化艺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让参观者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不同时期不同国度的文化氛围。
大河网讯 鼎不仅能做饭还能用作词语?陶豆居然不是吃的豆?“商王汤”还会说外语?11月7日至8日,参加打卡中国•古韵潮音——“你好,河南”网络国际传播活动的外国up主们来到郑州,观摩古文物,行走老城区,在书画与文字中领略河南文化“新”风貌,品读古老河南的文明新气象。
整理: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媛媛“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自从上世纪20年代三星堆遗址被发现,人们对它的考古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如今,三星堆文化不仅吸引着无数中国人,还受到越来越多外国朋友的青睐。没错,三星堆“火”到了国外。
近日,一场“外国人打卡中国八段锦”的活动在巴黎凯旋门前展开,在奥运期间吸引了众多法国民众和国际游客的参与和关注。这套起源于北宋的中国传统健身功法,如今通过卡牌这种全新载体走出国门,向外国民众传播,成为奥运期间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一道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