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整个漫长的八十年代“美国总统里根”的声音从各种收音机电视机里的播音员嘴里传出,简直让耳朵疲劳过度。两年前邓小平访美归来,中央电视台在一个普通的周四晚上悄然播放了美剧“大西洋底下来的人”,当即震惊国人。封闭太久的人们被一部在美国极其普通的科幻片深深吸引。只是一周播放一集的速度实在有些“更新过慢”。
来来回回这么多年每次从哈站发出又到达,从没没有看到过离哈站这么近有一座如此精美的教堂,可能是原来站前这一带有太多杂乱的平房遮盖住了这精美的教堂,这座教堂建于1908年,是俄国出资修建的为在日俄战争中毙命的俄军将士亡灵祈祷之所,没错以前就是停尸房,后来被用于仓库,现在教堂内部是不对外开放的。
翻看老照片,回首旧日时光,看看过去的哈尔滨,也看看我们过去的岁月...1906年, 哈尔滨莫斯科商场建成,旧址位于今南岗区红军街46号,是继尼古拉教堂之后,中心广场的一个主要建筑,也是哈尔滨最早的商场之一,曾为黑龙江省博物馆。
新华社哈尔滨10月5日电(记者强勇)“十一”期间,哈尔滨中央大街上游人穿梭。在一栋新艺术运动风格的百年建筑的二楼阳台上,悠扬的音乐传来,楼下的听众微仰着头驻足欣赏。正值傍晚时分,华灯初上,在可容三四人的阳台上,一名女歌手拉着轻快的小提琴歌唱着。
新华社哈尔滨7月21日电 题:“老道外”的新活力——哈尔滨“百年老区”谱写发展新篇章新华社记者刘伟、管建涛、戴锦镕地处松花江畔的哈尔滨市道外区距今已有上百年历史,常被称为“老道外”,见证了哈尔滨的沧桑巨变。
开栏话傅家甸是老道外的开端,也是哈尔滨发祥地之一。1900年前后,那个傅姓人家来到这里开店时,能否预料到一个城市的文脉从此处延伸?店铺渐多,市井气浓,一代代根脉深扎。任春秋更替城市扩容,这里的幽深庭院、林立店铺却像挽住了光阴。多少时尚潮人踏进这里,就像一脚穿越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