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是一个充满红色元素的年代,唱红歌、听革命故事,年轻人被革命先辈流血奋战的事迹所激励,渴望着能够穿上绿色军装成为一名军人,那个年代,军人受到全社会的尊敬,草绿色的军服不仅是年轻人喜爱的服装,也是胜过任何名牌衣服的炫耀,因此军营成了年轻人最向往的地方。
这篇短文采取忆往昔的写法,展示自己亲身经历的七十年代初的军队生活,主要是衣食住这三个方面去简述当时的部队生活片段,不能一篇概全,各个地方部队有各地的特点、特色。 我们是一九七二年十一月到的吉林省军区独立一师,驻地在吉林省汪清县柳树河村的一个真正的山沟里,距县城大概八公里。
上世纪70年代后期,我军服装在71式三元混纺布军服的基础上,以减轻重量为主要目的,进一步扩大合纤材料的使用。这次军服改革,样式、颜色都没有变化,主要是增加了品种,改革了服装面料,使我军冬季着装有较大改善。
从1910年清末时期的新军,到现如今的解放军,途中经过了100多年的时间,在这期间中国军队的装束一直都在变化,尤其是官兵们的军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那这期文章就来说说,中国陆军在100多年时间里的军帽变迁史,下面以10个阶段和时期,分别为大家展示。
导读: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对退役军人待遇的重视,许多关于退役军人福利的讨论层出不穷。其中一个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的话题是:是否应当给七八十年代退役的军人发放65式军装。这个建议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对历史的尊重、对退役军人的关怀以及对国家精神的延续。
“衣食住行”是汉语言中为人们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四字格成语,表明人们最基本的生存生活物质需求。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的服装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城市家境宽裕的居民,男人一般穿侧面开襟的长袍,妇女穿紧身旗袍,富裕人家的衣料多为绫罗绸缎。
“的确良”布料,对于多数年轻朋友,是天方夜谭。但在五零后人们的记忆中,无法抺去。的确良开始流行全世界之时,中国人还处于“凭布票供应”阶段,穿的确良者,一是有海外关系寄来,二是出国人员能够购买,三是华侨商店凭证亦可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