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第六集团军第33师、第17军和第73师,布防于平型关、团城口南北一线。会上,林彪师长和聂荣臻副师长分析了战局,介绍了敌情,作了战前动员,并确定在平型关东北关沟至东河南镇道路两侧高地采取一翼伏击的战术,歼灭由灵丘向平型关进犯之敌。
1937年,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了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第一个大胜仗。在纪念馆东侧的石灰岭上,巍然耸立着平型关大捷纪念碑,碑基高115厘米,碑座高193.7厘米,碑体高925厘米。
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当我手捧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所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重新认知一位对这段传奇抱着异乎寻常热情的外国人笔下书写的长征时,当年仁人志士那热血义勇的家国情怀,历尽的浴血荣光和苦难辉煌,久久充盈激荡于心间。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以这样雄伟壮丽、无比自豪、气壮山河的语言表达长征这一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在世界军事史乃至人类发展进程中也是极为罕见的事件:“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聂荣臻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尚书》云“诗言志,歌咏言”,聂荣臻留下的诗歌充满着革命、爱国、奋斗的气概,言的是坚决革命的斗志、热血报国的意志和奋力拼搏的壮志。
萧华是新中国成立后最年轻的上将,他不仅是一位百战将星,也是一位军中儒将。萧华的诗词充满着坚决革命的斗志、热血报国的意志和奋斗拼搏的壮志。“少年有志报神州”萧华,原名萧以僔,1916年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潋江镇。从少年时代起,萧华就积极投身革命。
我前后利用十多年的时间内对在江西工作的和江西籍在全国各地的老红军进行了寻访,他们有的是将军,有的是卫生员,护士,有的是战士,警卫员,马夫,挑夫等等,但他们艰苦朴素,不居功自傲,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充满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品德,是当代人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