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赵德龙 实习生 陈潇彤古往今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铜镜作为日常照容用品,深受古人喜爱。湖北鄂州市有“古铜镜之乡”的美誉,出土有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各朝铜镜,尤其以汉三国六朝时期铜镜数量最多。足见,铜镜在古人生活中占有重要分量,生时陪伴,死则随葬 。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话说那铜镜,在中国历史的漫漫长河中,可不仅仅是个日常用品,它更像是一个文化的标志。从齐家文化一路走来到商周时代,这铜镜,主要就扮演着宗教和祭祀的大角色。
其实古代铜镜顾名思义就是指古代用铜制造的镜子,一般说来是古代人们用来照面饰容的生活用品,那个时候还没有玻璃制造的工艺,铜的反射度尚可,经过一定程度的打磨制造,就可以勉强作为镜子使用了,在古代,铜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既是经常用的生活用具,也是房间里的工艺品、装饰品,花纹、款式繁多,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现在俨然已经成为了人们投资收藏的热门艺术品。
铜镜是古人用以整装理容的日常用具,亦称“鉴”或“照子”,是我国起源时间最早、使用时间最长的青铜制品之一。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齐家文化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中国最早的铜镜,古代的工匠将铜镜细细打磨,使之光滑如水;又在其背面精雕细琢,为它添加独特精致的纹饰和丰富多样的文化主题。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在古人的心中,中秋之夜的月亮应该是什么样?水面波光之上,神龙昂首、吉鸟振翅,天空中圆月高悬,月宫里玉兔捣药。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一枚铜镜上,唐代的“中秋月”展现了古人对碧空悬月的浪漫想象。这枚双鸾月宫纹葵花形镜为国家二级文物,直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