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85年前的红军借条,在2015年重新出现在世人眼前,饱经风霜却依旧保留着那些峥嵘岁月的印记。这件往事不仅唤起了人们对那段革命历史的追忆,也让我们深思红军究竟在何种艰难环境下,仍能坚持“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革命原则。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前言在湖北,曾有一位年迈的老农,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借出400大洋支援红军。时隔多年后,他的孙子因家庭困难,手持泛黄借条找上政府,一段尘封的历史故事就此揭开。
引言:1988年,陕西一位名叫陈开基的农民在家中翻出了父亲留下来的一张借条。那是一张十分特殊的借条,是1946年10月活跃在当地的一支八路军向他的父亲筹措物资的借据。一张小小的借条,背后所体现的是一段温暖的故事、是部队与群众之间鱼与水的感情,它反映的是当年老百姓对八路军的爱戴。
湖南一老农拿着一张七十年前的借条,找到当地政府,声称贺龙元帅在抗战时期,曾借他们家四百二十块大洋。到了2003年,闲着无事的周炎光翻晒族谱,他发现族谱的封面里有一个黑色的东西,打开之后竟然是一张借条,上面清晰地写着:“借爱国人士周连池先生, 六十四斗大米,大肥猪一头,银洋四百二十块,铜钱五百块,小钱十贯,祖国同意时来中央,借款人,八路军贺龙,日期是一九四五年三月。”
嘿,小伙伴们,今儿咱们得聊聊一段跨越七十年的传奇故事,那可是关于信任、承诺与家国情怀的绝佳例证。一位湖南老农,手里攥着一张泛黄的老借条,上面赫然写着“贺龙欠我420大洋”,这背后的故事,简直比电影还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