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行业集体主义色彩的“脚色制”转入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角色制”以后,流派和名角就出现了,这个转变是好是坏,观点不一,以我个人观点,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京剧走到今天这一步,同过度突出流派和名角不无关系,今天咱们不说这个问题,毕竟辩护现实更规整更安全,诠释道理不仅着墨多,而且还可能两头不讨好,里外不是人。
在京剧界,许多观众默认的最和谐的一派当属梅派弟子,虽然四大名旦之一的梅兰芳先生的儿子、梅派第二代传人梅葆玖先生已于2016年去世,但是梅派众弟子也算是百花齐放,梅派大师姐魏海敏、国家京剧院一团团长李胜素、还有梅葆玖先生的唯一乾旦弟子胡文阁以及史依弘、董圆圆、王艳、丁晓君等人都在京剧界有着一席之地。
其实真相是,不是我愿意和谁呛呛,是有些人吃饱了没事干非要和你干仗,我写戏曲文章不提艺人怎么可能,但是你说谁聊谁,好像也有人不高兴,你说张三好,李四的粉丝就出来揶揄你说话不公,你明天说李四好,王五的粉丝又说你瞎说八道,不公正,瞎胡捧!
程砚秋派旦角艺术在京剧舞台上独具一格,是对戏迷的百年福利,可其亲传弟子少的可怜,而把京剧程派发扬光大的我们不得不谈程派的二代传人,“五老程旦”新艳秋、王吟秋、赵荣琛、李蔷华、李世济,这里正儿八经学戏的就王吟秋,随师时间最长,其次是赵荣琛,带艺投师深造几年后也是名气大造,李世济是打着干爹旗号吃饭,新艳秋严格来说是竞争对手仰慕程祖而已,李蔷华仅受程祖指点而亲传不多,那么谁的艺术最接近程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