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正式公布第十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翁源县741矿核工业建筑旧址在列。该建筑群集中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建成,含文物建筑12处,分别为忠字牌、忠字楼、工人俱乐部等,1—5号宿舍楼,以及1—3号教学楼,建筑物总面积7.75万平方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让新中国在世界彻底站稳了脚跟。消息传来,举国沸腾。鲜为人知的是,我国首颗爆炸成功的原子弹所使用的铀原料,绝大部分来自广东。
【我为祖国找铀矿】总策划|任天阳总统筹|林海利执行策划|温建敏执行统筹|李妹妍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谢小婉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姜雪媛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让新中国在世界彻底站稳了脚跟。消息传来,举国沸腾。
自1958年发现“希望”矿床以来,广东的铀矿勘探之旅已悄然跨越了近七十个春秋。如今,仍有一群满怀激情的地质工作者,为丰富国家资源版图,在崇山峻岭间穿梭,坚守在找矿的最前沿。地质人员在粤北深山找矿 只要找到矿,再累也值得9月下旬,韶关翁源。
韶关,一座粤北山城,因山多而出名,因矿多而富裕,据说造原子弹的原料铀矿有30%来自韶关。据说以前那片山不叫“大宝山”,是因解放初期,地质队在沙溪那里探矿,探到有铁矿,锡矿,铜矿诸多种矿,而且储藏量丰富,土表层浅,易开挖,就像一座聚宝盆,所以地质队就把沙溪连向铁龙那片山命名为“大宝山”,成为国家有名的矿山,至今还在不断开采。
“翁源县东百里有翁山,相传周王以翁山封庶子,子孙因以山为氏,故曰翁山……上有八泉,会合于灵池中……古时有二仙翁临流洗药,居人饮其水,往往眉寿,故号其水曰翁水……以翁源名县者,欲人不忘其源也。”中国影像方志《翁源篇》播出时间:3月8日15:38监制 / 闫东 主编 / 刘铭 黄丽君
“我们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三大队原副总工程师陈政三回想起当年不顾危险一头钻进铀矿坑道的情形,面带触动之色。在陈政三的讲述中,地质队员们到野外找寻异常点,初步勘查铀矿情况,只是找铀的第一步。要真正让找到的铀矿有用武之地,打坑道、钻探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编者按: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让新中国在世界彻底站稳了脚跟。消息传来,举国沸腾。鲜为人知的是,我国首颗爆炸成功的原子弹所使用的铀原料,绝大部分来自广东。
国庆长假,前往红色文旅胜地打卡也是不少游客的出行选择。广东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不仅见证了近代历史的风云变迁,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阵地。近年来,随着岭南文史研究的推进和文旅融合发展,广东的红色文旅资源日益丰富。
1964年10月16日15时,在新疆罗布泊,随着一声惊雷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自1955年中国提出建立和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以来,全国发动多个产业行业支援,动员数十万人投身参与,其中不乏广东人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