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的上海,硝烟弥漫,战火纷飞,淞沪会战打得如火如荼,老百姓们提心吊胆地过日子,生怕哪天一颗炮弹落下来,小命就没了,就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一位名叫杨惠敏的年轻姑娘,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让全国人民都对她竖起了大拇指,她是谁?
1975年,中国台湾拍摄的《八百壮士》上映,汇集了柯俊雄、林青霞、秦汉和张艾嘉等明星。时年21岁的林青霞与其在片中扮演的历史原型,也就是献旗的女童子军杨慧敏同穿当年的童子军制服一起出席宣发活动,使得观影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八佰》体现出的中国电影症结问题,就是缺乏戏剧性,缺乏人物刻画,缺乏性格交锋。冒着崇洋媚外的风险,我们看看诺兰的《敦刻尔克》,里面表现的是英军的撤退,是一种逃亡,但是诺兰的巧妙之处,是在三段式的故事情节插片中,加入了一个英国少年逆向着撤退英军而奔向战地的线索,展现了一个普通英国人身上的无惧的气质,很好地说明了日后为什么英国能够超越当前的失败,在二战战场上赢得了终极的胜利。
上海的战斗持续了两个多月,由于日军的不断增兵,战况渐渐严峻,这在双方的期刊报道中也可以看出端倪。11月,叛军在德、意干涉军的坦克和飞机支援下,进抵马德里城郊,共和国政府决心死守,在国际纵队等支援下坚守马德里,战斗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直到1939年3月,共和军中部战线司令卡萨多上校叛变,为叛军占领马德里敞开了大门。
尹高朝电影《八佰》中,有一位给四行仓库“八百壮士”送国旗的女童子军,是否真有其人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她的一生充满着大喜大悲,人生之路跌宕起伏。▲ 《八佰》中给四行仓库“八百壮士”送国旗的女童子军这位冒着死亡风险给“八百壮士”送旗的女子,名叫杨惠敏。1915年生,江苏镇江人。
自从最近,电影《八佰》在各大影院热映。为了占领这座中国最为繁华的城市,日本人在1937年8月13日发动了“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由此拉开序幕。在战争初期,日本人公然叫嚣,要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在这些侵略者眼中,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根本不值一提,在战场上就是“送人头”的,不然怎会让日军在济南任意屠杀百姓,怎会迅速丢掉东三省大片土地?
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在团附谢晋元的带领下,老葫芦,小湖北,端午,雷雄,羊拐,老铁,老算盘,朱胜忠,山东兵,洛阳铲,上官志标,陈树生等人,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4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
谢晋元,出生于一九零五年,广东梅州蕉岭县一户谢姓商人家庭,一九二四年,谢晋元考入广州中山大学预科。此时的广东是国民革命的中心,谢晋元深受民主革命的影响,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他投笔从戎,转入黄埔军校四期,希望投身军校来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
《八佰》火爆上映,创造了电影院复工以来的最高票房纪录。仅有400多人的中国军队第八十八师第五二四团第二营,在团长谢晋元、营长杨瑞符的指挥下,据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为主力部队撤退提供掩护,史称“四行仓库保卫战”。电影里最感人的一幕莫过于陈树生领头绑着手榴弹跳入敌阵与日军同归于尽。此时,四行仓库对岸,一句“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就像一颗强力催泪弹,让观众的眼泪更汹涌喷溢。
文 | 通透历史编辑 |通透历史日本大规模侵华开始,国军75万人跟日本30万人开战,淞沪会战开始,历时三个月,国军惨败,伤亡人数达30万人。这次要说的四行仓库保卫战就从淞沪会战开始,至于为什么要守,就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这背后的故事。
近期管虎导演的电影大作《八佰》正在热映中,票房已经突破了20亿。该片成为今年全球首部单地区突破20亿元影片,也是今年首部连续十天单日票房过亿元的电影,并且已经超过《毒液:致命守护者》位列内地影史单片票房榜第2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