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闽台缘” 看南方少数民族银饰展泉州网12月29日讯(通讯员卓阳萍 记者张素萍 陈思灵 文/图)12月28日,由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桂林博物馆共同举办的“美美与共——桂林博物馆藏南方少数民族银饰展”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三楼东侧展厅开展。
中国新闻网 《多彩中华美美与共——桂林博物馆藏南方各民族银饰展》12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博物馆开幕,展览展出桂林博物馆藏南方各民族银饰精品178件(套),展览分为“银花钗头”“美佩环身”“镯钏绕腕”三个部分,介绍了南方少数民族的头饰、身体部位佩戴的银饰以及银手饰。
让“老手艺”焕发“新光彩”为家乡发展探新路近3年的时间里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2020级本科生肖睿成和团队走遍了贵州省9个非遗资源富集地区走访考察非遗作坊300余户用互联网平台推动产品销售转化使精巧的苗族非遗从银匠的桌前飞向“云端”带动3000余名手艺人就业增收以家乡银色
来源:【华声在线】有衣无银,不成盛装。在漫长岁月中,湘西银饰实现从传统文化符号到现代文化产业的华丽转变——湘西银饰璀璨土家苗寨苗族同胞身着银饰盛装参加婚礼巡游。吴东林 摄(湖南图片库)苗家银匠麻茂庭在锻造银饰。何佳洁 摄(湖南图片库)穿戴精美银饰的苗族阿妹。
一件银器的诞生,往往需要经历数千万次的锻打,以及多道工序共同加工,才能成就一件堪称完美的银器,在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有一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银饰锻制技艺(畲族银器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叫林陵祥,作为畲族银器锻制技艺的林氏家族第七代传人,他始终坚守匠心制造,在数十年的岁月
7月4日,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一家非遗工坊,银匠在加工银饰。侗族银饰需经过切割、錾刻、花丝、旋转编织麻花、焊接、作色、景泰蓝等繁杂工艺。银饰产品种类繁多,有项链、项圈、头饰、胸针、手镯、戒指、耳环、银花、银梳、银冠、银簪、脚链等10余种品类。
中新网宁德5月2日电 (黄子煖)福建省宁德市是全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区,迄今保留着浓郁的畲族风情。银器雕刻是畲族重要传统工艺之一。林陵祥向记者介绍银器成品。黄子煖 摄走进位于宁德市蕉城区的林陵祥工作室,银壶作品琳琅满目。
2024深圳文博会上,省级非遗项目瑶族银饰制作技艺传承人唐大打十斤的瑶族银饰和市级非遗项目瑶族刺绣传承人邓俊莺的瑶绣产品,成为清远馆焦点;《瑶族耍歌堂》亮相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非遗剧场,5份作品入选湾区艺术中心举办的“2024广东非遗时尚之夜”……今年以来,一系列充满瑶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