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创作激励计划#前两天,重温《明朝那些事儿》,被其中一句话震撼到了:“在由强者书写的历史中,历来没有眼泪的位置。”纵观古今,确实如此。软弱胆怯的人,到死都一无所成,最终只会被湮没在历史中。而那些名留青史的人物,无一不是内心彪悍,行事果决的狠人。
我害怕读历史的人。不知何时开始,我害怕读历史的人。就像我们不知道末日哪天会来临,只会感觉地球上的灾难却越来越多。我害怕读历史的人。一跟他们谈话,我就像一个原始人,虎皮兽衣下的内心世界展露无疑。我所拥有的本质是什么?不就是人人都能引以为戒,口口相传的经典吗?
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那些性格软弱的人。优柔寡断,遇事拖泥带水,总是习惯退让、退让,甚至过分在乎他人的目光。这些人往往心地善良,温文尔雅,却在生活中容易受伤,难以抵挡来自外界的目光。那么,性格软弱的人,为什么要读史呢?历史上那些风云人物的经历,会给我们提供什么样的智慧?
读毕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郝国胜的新著《三峡文物保护研究》,已故考古学家、三峡工程库区文物保护规划组组长俞伟超先生的话语回荡在我的脑海:“无论如何,三峡文物的保护与抢救工作都必须严格按照专业规程来做,不这样做,就是对文物的破坏。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淝水之战是谢安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成功的巅峰,至今仍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辉煌战例,他当然也欣喜,也快慰,也很激动,但是用自己的强大的理智克制住了自己本能的情感,让自己的言行都在理性的规约之下。
生活中,有很多性格软弱,优柔寡断的人,做事犹豫不决,内心老实憨厚,经常被人欺负。曾国藩,是最有历史争议的一个人,但无论好与坏,他身上都有值得学习的东西,在创立湘军以前,曾国藩其实也曾被人当作软弱好欺负的对象。
小区里的吴姐夫妻因为常年在外面做生意,没办法照看孩子,所以吴姐的儿子小杰从小不是在这个亲戚家生活,就是在那个亲戚家度过。也正因为从小缺少父爱和母爱,所以这孩子性格软弱,自卑心理特别重,经常被同龄的孩子欺负,还不敢告诉大人。
闲暇时,我喜欢抱着一本关于某段历史的书,细细地品味,试着站在书中人物的角度去推测其当时的想法,然后反过来想若是自己处在当时的形势下会怎样做,我觉得这很有意思。 一直以来我比较关注人性这方面的问题,有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看法,却很矛盾,因为始终不能让它们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