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卢 岳 实习记者 王鑫坤2023年12月下旬,因投诉量集中,黑猫投诉创建微博话题“苹果手机租比买贵50%”,吸引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当日,该话题阅读量已达到45万次。记者看到,随着高端手机价格不断上涨,租赁产业也在手机市场得到快速发展。“以租代购”是否值得?
想要避免手机“以租代购”当中存在的陷阱,既需要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群体擦亮眼睛,理性消费,在消费时看清合同条款,更需要监管部门及网络平台尽到各自责任,将违规商家拒之门外,推出相应的示范合同,作出公平、合理的规范,以免商家利用优势地位单方制订不合理的合同条款让消费者“跳坑”。
以分期租赁手机的方式办理贷款,到头来手机没拿到,还需要在3个月内偿还42万元债务。7月9日,上海警方公布一起以“手机租借”为名非法放贷案侦办情况。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这是近期出现的新型非法放贷手法,办理成功后,租赁人后续需要归还的租金是手机市价的2倍,换算年化利率超过400%。
来源:【新甘肃】□ 付 彪近日,北京消费者张杰(化名)对记者反映称,自己遭遇了手机“以租代购”陷阱。原来,张杰在某租赁平台购买了一台苹果14Plus(256GB)手机,以租代购分期12个月,每期还款492元,已经还了7期。
“审核快,发货快,信用高的用户还可享受免押服务。”近年来,网络租赁手机业务在互联网平台兴起,满足消费者临时使用、尝新等个性需求。但另一方面,不少借贷中介也看上了租机平台审核宽松的漏洞,引导急需用钱或网贷逾期者“租机变现”,从中套取买卖手机的差价。
揭秘“以租代购”骗局,名为以租代购,实为贷款,理性消费,谨防深入高利贷套路贷陷阱。近年来市场上涌现出形形色色的租赁平台,由于缺乏行业标准,准入门槛相对较低,租赁市场鱼龙混杂,引发不少纠纷不少消费者反映遭遇“以租代购”陷阱。
近年来,手机租赁业务通过“以租代购”的模式以“低月租”为噱头,迎合了不少年轻人的需求。有平台方称,消费者每月只需要支付一杯奶茶钱,就可以拥有最新款或者更高端的手机。以“低月租”吸引消费者分期租赁,实际上却隐藏着环环相扣的套路。
据媒体报道,近日,有消费者反映,自己在某租赁平台购买一台苹果手机,以租代购分期12个月,每期还款492元,已经还了7期。因个人疏忽未能按时还款,现已被强制要求买断,买断金额为7101元。已付的7期租金加上买断金额,总金额达10545元。
“即申即放”“无需担保”,通过租借手机、回收购物卡、购买黄金提货券即可获得贷款……这些往往都是高利贷的陷阱。近期,上海警方调查发现,部分网络平台以物品租借和回收为名放高利贷,收“砍头息”,部分借款者借贷年化利息最高可达400%。
今年年初,静安警方在处理一起纠纷警情时,发现了一条利用手机租赁实施非法放贷的线索。经调查,这笔借贷的利率非常高,年利率高达400%。那么,租手机和高利贷之间到底有什么关联?拿其中一名借款人姜女士为例,让我们来分析这种所谓的“手机贷”是如何运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