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在2022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大会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表示,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激发涌现出了一系列数字化转型模式,也重构了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中的竞争模式和态势。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正全面融入社会各领域,职业教育也迎来数字化转型的新契机。职业教育必须紧抓数字化发展机遇,在素养提升、技术嵌入、机制完善三个方面找准切入点,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记者近日从教育部获悉,截至目前,全国建成各类在线课程平台30余个,上线慕课超过9.7万门,学习人数达13.9亿人次,我国慕课数量和学习人数均居世界第一。坚持“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参与”的建设理念,持续推动慕课“建用学管”,经过十来年的发展实践,中国慕课取得了骄人成绩。
南都讯 数字化浪潮早已到来,教师应如何在课堂上寻求更高质量的教育实践?11月16-18日,第三届“集思·数字化转型下的课堂变革”论坛在广东实验中学(白云校区)举办,本次活动由北京明远教育书院、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办、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希沃)联合主办。
近日,教育部在京举行数字教育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专项行动暨“扩优提质年”启动仪式。这场仪式向公众展示了一堂“特殊”的阅读课: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学生同远在千里之外的兰州分校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无障碍交流讨论,课堂精彩纷呈、别开生面。
上海连续三年推出的“十节课”系列课程开讲,沪上国企及大型企业率先主动转型数字化转型,等待就是最大的风险上周,上海已连续三年推出的“数字化转型十节课”系列课程开讲。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大数据中心主任徐云程在系列课程启动仪式上分享了一个成功的转型案例。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辉11月12日-16日,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河南省财政厅联合举办的数字化转型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培训班(第二期)在深圳华为公司举办,通过实地走进华为,学习新时代深圳敢闯敢试、开放包容、务实尚法的精神,链接华为数字化转型一流资源,开拓视野、更新知识、提升能力,
来源:【中国教育报】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每所学校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我校是一所拥有120年办学历史的老校,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但在数字化转型的新赛道上,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学校的数字设施陈旧,部分教师对新技术充满恐惧,无法运用数字技术创新课堂和进行专业发展。
◎本报记者 孙明源在前不久的第33个“国际残疾人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特殊教育版块上线。“特教政策”“特教师资”“特教经验”“特教教材”“融合教育”“特教活动”“教学资源”7个栏目亮相,汇集了1000余条特殊教育、融合教育数字资源。
来源:经济日报教育部近日公布新一批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名单,914门课程入围。这些课程是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成果,将有力促进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建设、开放和共享,增强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
数字化、网络化、大数据、人工智能是当代人类社会变迁发展的重要特征。前不久召开的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明确提出“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这一主题,落实在课程教学领域,必须探索适应数字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范例、新模式,以促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帮助学生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