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4月的一天,在河西走廊,马家军将一队红军女俘虏押往青海西宁的途中,一个女红军就要分娩了,马家军不想因为女俘虏分娩而被拖累,于是将她扔在了荒郊戈壁,女红军拖着沉重的身体艰难地挨到一个村中的百姓家中,生下了一个男孩,这是她和第二个孩子,第一个孩子是长征途中生的,送了老乡寄养…
西北的荒漠,风沙漫卷,一座名为“马步芳公馆”的建筑,曾经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它并非金碧辉煌,却也庄严肃穆,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尘封的历史,如今,它的大门紧闭,曾经络绎不绝的游客也已不见踪影,只留下斑驳的墙壁,在无声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这座公馆,曾经是用来纪念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马步芳。
1937年8月下旬的一天,青海马家军的匪首马步芳,电令其三百旅的韩起功旅长,将关押在张掖县监狱的刘瑞龙、魏传统等八名西路军领导干部于9月中旬押往青海西宁,而收到这个消息的电台工作人员邱均平,正是我军西征被俘红军战士,现在虽然因为身陷敌营,却一心向党,是秘密党支部委员,如何营救这8名西路军领导,成为了秘密党支部的首要任务。
一天,韩起功要被俘的女红军给他的弟兄们演出,站在台上的红军孙桂英高唱“蒋介石的特务组织蓝衣社是狗特务”,台下有一个敌司令部参谋罗平,正是蓝衣社人员,他是大为恼火,演出结束后就把孙桂英关反锁在厕所里,并扬言说:“谁要给孙桂英开门,就打四十大板!”
青砖黛瓦,雕梁画栋,一座古色古香的宅院静静地伫立在青海西宁的闹市之中,这里便是曾经的“宁寿官邸”,也是臭名昭著的“马步芳公馆”,如今,它被粉饰一新,成为了一处供人参观的旅游景点,斑驳的墙壁似乎仍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血腥的历史,与院内游人的欢声笑语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座公馆的主人,便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名字——马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