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年前,在怀化市安江镇的绿色田野里,以袁隆平院士为代表的杂交水稻科研团队,在经过无数次实验、攻破无数次难关后,让一粒种子从这里生根发芽,飞向世界。50多年后,走进安江农校纪念园,满目葱郁的试验田,岁月留痕的旧建筑,在讲解员身旁屏息静听的游客……似乎都在诉说“稻”路犹在。
!杂交水稻从安江走向世界,一粒稻种改变世界。但来安江旅游的人不多。这正是农耕文明同人挤人看人头的商业城市的区别。袁隆平为培育杂交水稻劳累了一辈子。他满八十六岁,我去长沙看望他,他去外地搞咸水栽种水稻。我当即写了首诗,要他夫人转交给他。
“让全世界的人吃饱饭,让我们吃上更好的饭”,5月15日,湖南怀化职业技术学院生物科学专业(现代种业方向)大一学生何伊洋坚定地这样说。何伊洋是湖南省首批“楚怡工匠计划”招录的本科生,过几天,她还将前往学校安江校区(即前湖南省安江农校),在农田中学习与实训,向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迈进。
摄影:彭福林图说:9月15日,2023·湖南怀化杂交水稻制种暨新品种现场观摩会召开。会议发布了由湖南奥谱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选育的优质高产杂交稻“红两优1566”测产结果,并为该公司“博士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授牌。
作为世界杂交水稻发源地,传承“一粒种子 改变世界”的情怀,扛起守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走出一条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稻”路——怀化问“稻”怀化日报社全媒体特别报道组 肖军 黄莎湖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夏涛9月4日晚,“一粒种子 改变世界”原创民族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首演。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姚学文 肖畅核心提示“上下七千年,古今两神农”,位于雪峰山下、沅水之滨的洪江市安江镇,孕育了绚烂多姿的农耕文化。2017年,在安江镇境内的高庙文化遗址中,发现了7400年前的碳化稻谷粒,将中华文明史上溯到7800年前。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8月22日讯(全媒体记者 叶竹)今日,记者获悉,2023年下半年洪江市将承办2023湖南体育旅游节。作为今年节会最受关注的马拉松赛事,将在世界稻作文明和杂交水稻的发源地安江镇举办。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赵鑫 梁孝亮 邱思雨 记者 雷鸿涛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作为世界杂交水稻发源地,安江农校试验田也迎来丰收。目前,湖南安江杂交水稻研究所田间试验顺利结束,到10月底,科研人员将会前往海南进行南繁工作。
9月27日晚,洪江市安江杂交水稻发源地博物馆建成竣工,国庆期间正式向市民和游客开放。该项目占地面积5.76公顷,建筑面积15041平方米。博物馆的建成是对杂交水稻发展历史的展示,也将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体验农耕文化的魅力。
9月6日,洪江市熟坪乡罗翁村杂交水稻育种基地,村民驾驶农机收割杂交稻种。该市是杂交水稻发源地,水稻育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近年来,与长沙、深圳、昆明等多家育种企业建立了“现代种业育种产业园”,实施“种业+农户”精准对接的种子培育生产新模式。目前,该市杂交水稻育种进入收割季。
来源:【华声在线】怀化“国际种业之都”正崛起杂交水稻制种面积和产量全省第一,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华声在线4月5日讯(全媒体记者 雷鸿涛 肖畅 通讯员 罗艺瑶 张楚文)正值春耕春播时节,国家级制种大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飞山现代农业产业园集中育秧工场热闹非凡。
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南主会场活动精彩纷呈 华声在线9月22日讯(全媒体记者 易鑫 通讯员 李林)金风拂稻穗,田垄满秋香。今天正值秋分,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南主会场活动,在杂交水稻发源地洪江市安江镇举行。
怀化日报全媒体讯风吹稻浪,“丰”光正好。9月21日上午,首届安江杂交水稻大会在怀化开幕。大会以“学习袁隆平 擦亮农耕名片 打造种业之都”为主题,来自水稻界权威院士专家,全产业链上下游相关单位、企业代表参会。
来源:【湖南日报】11月25日,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了解湖南杂交水稻的发展成果。湖南是杂交水稻的发源地,近年来,湖南杂交水稻创新研究不断取得新成绩,并通过大力推广应用,将种子撒向世界。
中新网北京3月8日电 (刘曼)针对中国杂交水稻海外“飘香”的现象,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民盟湖南省委会主委何寄华建议,在湖南建立杂交水稻国际合作交流协会、设立杂交水稻国际科技合作技术转移中心,支持杂交水稻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