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个帮助跑者提升最大摄氧量的训练计划。计划内容:1. 有氧运动:每周进行3-4次有氧运动,包括长跑、游泳、骑行等活动,每次运动时间30-60分钟以上。2. 高海拔训练:到高海拔地区或室内模拟高海拔环境进行有氧训练,每周进行1-2次,每次20-30分钟。3.
最大摄氧量今天又提高了一个点,最大摄氧量还能这样快速提升,确实在我的意料之外。2月15日达到47,2月22日48,3月1日49,3月8日50,这个提升速度有点快,毕竟46和47之间来回跳动都快一年多了,还有资料说最大摄氧量是有一个天生极限值,是遗传因素决定的。
在各种跑步手表手环中,有各种数据记录,其中就有一项是最大摄氧量。最大摄氧量(VO2max)是衡量一个人在剧烈运动时能够摄取和利用氧气的最大能力。很多人只是知道这个指标,但并不清楚怎么做更能有效提高最大摄氧量,和提高最大摄氧量有什么好处。
而有氧供能是基础,对于它已经做过大量研究,其中最大摄氧量是评价有氧能力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最大摄氧量VO₂max:V表示体积,O₂是氧气,max最大,指人体在运动中每分钟能摄入氧气的最大体积,单位为mL/。
在斯坦福大学统计学院生物医学数据科学系的卫生研究和政策实验室,医学教授、荣誉理论科学博士、医学博士约翰·P·A·约阿尼迪斯在多个随机临床试验中发现:运动干预措施在降低冠心病、前驱糖尿病或糖尿病及中风风险方面,效果可与药物治疗相媲美,甚至更胜一筹。
有一位50多少岁的网友,男性,慢跑了三个月,最大摄氧量33。我也是这样,超慢跑3个月,也是33。不过看到华为运动健康的表格,我56+岁数的最大摄氧量33,在同龄女性中,属于优秀,这个“优秀”,我有点怀疑。
最大摄氧量是指一个人在海平面上,从事最激烈的运动时,组织细胞所能消耗或利用的最高氧气量数值,它指的是您在最大强度的运动时每分钟每千克体重可以消耗的最大氧气量,是可用来作为判断个人有氧运动能量及心肺能力的最佳指标,并可透过最大摄氧量设定耐力运动训练强度。
然而,在众多的随机临床试验中,斯坦福大学统计学院生物医学数据科学系的卫生研究和政策实验室的医学教授、荣誉理论科学博士、医学博士约翰·P·A·约阿尼迪斯发现:通过运动进行的干预措施在降低冠心病、前驱糖尿病或糖尿病以及中风的风险方面,其效果与药物治疗相当,甚至更胜一筹。
许多跑步者喜欢跟踪记录他们的体适能进展,特别是能够证明他们跑得更快、更远的能力。大多数运动手表都能测量体适能的标记数据,如心率、速度、努力程度和消耗的热量,当然还有个人体适能的终极体现——最大摄氧量(VO2 max)。什么是最大摄氧量呢?
最近气温骤降,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国家心血管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中显示,我国每年仅死于心脑血管病的人数达300万,心脏病每年直接导致55万人死亡,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总人口。这个时候,就体现了心肺耐力的重要性。它综合反映了一个人的心脏、肺、血管运送和利用氧气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