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科门诊上,我经常跟家长们说:“孩子能少吃药就少吃药,能通过食疗来调理最好,能中药不西药。”毕竟是药三分毒,特别是长期用药对孩子的身体发育不利。而从中医的角度看,“治未病”才是硬道理。也就是说,在疾病还没有形成之前,我们就应该通过调养,帮助孩子增强免疫力,把疾病扼杀在摇篮里。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春期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空气湿润而不燥热的时节,最适合调养脾胃。今天介绍一款春日药膳:山药薏米粥。山药薏米粥原材料山药 200g小米 若干莲子 30g薏米 100g大枣 5个小米 若干做法1.山药去皮,洗净,切成小块。2.莲子、薏米提前浸泡。
山药粥的制作方法简单,但要制作出最养胃的山药粥,不仅需要选材得当,还要注意烹饪方式和食用时的搭配。在制作山药粥时,建议选择铁棍山药,因为它的营养价值更高,含有丰富的粘液蛋白和多种维生素,对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
山药的名字里面就带了一个“药”字,可见它在食物中的特殊地位。一直以来,山药都是众所周知的补益食物。中医认为,山药可以健脾胃,补肺气,益肾精,滋养强壮。《神农本草经》把山药列为上品,说它“味甘温,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一入夏很多人就会有气无力的,总想睡觉,还总是睡不好,试试美食君给大家分享的小米红枣山药粥。从中可以看出,这几种食材搭配起来,主要功效就是补血,安神,益气,生津,补脾,养胃,不论大人小孩,一个人的脾胃好了,吸收自然就好,身体自然就健康。
先卖个关子,大家来猜个谜语,谜底就是“平民人参本参”——又像树根又像棍,根根上面毛一身;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把它列为上品,谓:“薯蓣,味甘,寒。主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在中国人的早餐食谱中粥在任何时候都有“一席之地”它口感柔软绵密最能唤醒正在沉睡中的肠胃但由粳米熬成的白粥难免有些营养单一所以,我们要↓↓↓芹菜粥材料:芹菜100克,粳米50克,盐、味精适量。做法:将芹菜连根洗净、切段,粳米洗净。将芹菜和粳米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至粥熟。
在现代人群中,被胃病困扰的人不在少数,甚至有很多人的胃病反反复复,迁延难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李博曾在中国中医药报刊文强调:胃病与性格有关,要想肠胃好,心理调适不容忽视,尤其要戒“焦”戒“躁”。
春回大地,一元复始。立春之后,人体气血活动加强,新陈代谢开始旺盛,阳气向上升发、向外疏散,肝气逐渐旺盛,脾胃相对虚弱,加之春季多风,风邪侵袭人体,容易出现春燥。今天,就给大家推荐适合立春时节疏肝气、健脾肾的一菜一粥和一茶。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老话说得好:“补冬不如补霜降。”这是因为霜降正处于秋冬交换之际,身体阴阳容易失衡,若是等受了凉再采取措施为时已晚,不如在霜降时做好防御措施,提前打好基础,冬季才不容易生病。霜降正是进补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从而达到强身健体、增强体质的目的。
本文作者:丁惠珍,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秋季干燥,气候转凉,很多人容易患上秋季咳嗽。秋季咳嗽是由于天气干、风沙大,致使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秋咳伤肺,不及时治疗,容易引起严重的后果。近年来,愈来愈多的人通过饮食调理来缓解秋季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