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李鸿章说:“我被称为东方俾斯麦。”结果俾斯麦笑:“我可不希望成为西方的李鸿章!”这段话听上去有些搞笑,但事实上,很是悲切!1896年,签订《马关条约》后一年,李鸿章来到欧洲,访问当时的欧陆第一军事强国德意志。
李鸿章是驰名中外的晚清重臣,俾斯麦更是世界闻名的德意志铁血首相,两人虽然同处一个时代,却远隔重洋,这两人是否见过面呢?东西方两位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从政经历的政治强人,是互相欣赏还是互相鄙夷呢?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事实上,他们两人不仅真的见过面,而且是当年轰动一时的“热点新闻”。
李鸿章为了转移注意力,也为了在言语上盖过俾斯麦,李鸿章将自己昔日的战功和过往讲述给了俾斯麦听,但是令李鸿章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俾斯麦全程听完之后,不为所动,而是嘴角上扬,微微一笑,不屑的说道:中堂大人,我俾斯麦一生从来不以杀降作为炫耀的资本。
李鸿章和他的随从李经方,多啰嗦一句,李经方此人是李鸿章的大儿子,但却不是李鸿章所生,是从李鸿章的六弟家过继来的,李鸿章从小把他带在身边,栽培他,并让他学习英语,法语,俄语,等对外事务,所以这次周游列国,李鸿章特意向朝廷申请带着李经方,其目的一是为了锻炼李经方增长见识,二是为了让李经方确定以后的职业道路,对外事务。
清末的“中国拿破仑”据说李鸿章见俾斯麦,曾提起自己被称作东方的俾斯麦,俾斯麦听了回道:“我却从没被称作西方的李鸿章。”这段逸闻如果是真,只怕俾斯麦心里不会太认同李中堂的看法,毕竟老俾没签过《马关条约》这类东西。“东方俾斯麦”回国了,不过没有几天,在巴黎又出现了一个“中国拿破仑”。
作为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一,协助镇压了太平天国和捻军之乱的李鸿章,同时也是清朝洋务运动的重要领袖人物,尽管此前就对日本抱有深刻警惕,但李鸿章没想到的是,明治维新仅仅二十多年的日本,崛起速度如此之快,竟然将号称为亚洲老大的大清帝国彻底击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