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2岁是第一个叛逆期,开始学会说“不”,做什么都想自己来,不想让父母插手,开始不那么听话了。到了七八岁,就更加折腾了。有句话叫:“七岁八岁讨人嫌,”父母说一句,他得说十句,顶嘴,和你对着干,你让他往东,他偏往西,仿佛故意和你作对。
身为父母,不知你是否有过这种困扰:孩子叛逆,什么话也听不进去,一句话也不愿意与你沟通;讨厌学习,甚至缀学,父母说两句就成了仇人;沉迷于玩游戏,不务正业,还埋汰父母管得太多;好心辅导孩子写作业,最后却气得要死。相信很多家长深有同感。孩子叛逆到底应该怎么办?
一、引言:亲子困局,何去何从在家庭的温暖港湾中,父母对子女的爱如涓涓细流,无尽且深沉。我们为孩子遮风挡雨,陪伴他们一路成长,满心期许换来的是亲密无间的亲子关系。可现实却常常不尽如人意,不少父母会遭遇儿女不尊重、不理睬的冰冷时刻,这犹如一把锐利的剑,直直刺痛父母的心。
“亲子关系中,距离感不是冷漠,而是沟通不畅的副作用。”——约翰·鲍尔比(John Bowlby)小时候,孩子总是围着父母转,一句“爸爸妈妈”能让人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孩子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变得冷漠、不爱搭理父母,甚至表现出不尊重的态度。
大姨老两口就表弟一个孩子,自从儿子出生后,哪怕委屈自己,他们也会在生活上对儿子尽力呵护,在经济上对儿子全力支持,在精神上对儿子竭力满足。可在幸福堆里长大的儿子,对大姨和大姨夫说话经常带有指责和厌烦,根本不把大姨两口子当回事,啥事都以儿媳娘家为主,这让大姨倍感心酸。
和青春期的孩子相处,相信很多父母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孩子对我们不再依赖,不再尊重,甚至对我们恶言恶语。前几天在朋友家做客时,就看见这样一幕:朋友好心给刚打完球回家的儿子送水果送饮料,还各种关心,儿子却冲她翻白眼,甚至大声嚷嚷道:“你有完没完啊?别总来烦我!
那就是父母永远不可能陪伴子女一辈子,彼此的距离会越来越远,他们会有自己的人生,也会有与父母不一样的观念,于是就会产生诸多的冲突与疏远。面对这样的境遇,作为父母一定不要愤怒,也不要讲过于讲道理,记住6个字就够了。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13日讯 很多家长常常以强势的方式对待孩子,不给予他们发言的权利,这样会让孩子感受到不公平待遇,变得自卑、愤怒、叛逆,甚至用语言和行为反抗父母。尊重是相互的,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缺少对孩子的尊重,亲子关系变差,孩子必然也不会尊重父母。
我们总以为,掏心掏肺对儿女好,就会得到回报。我们还常常用“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来说教儿女。现实却很残忍,太多的父母,得不到尊重;太多的父母,付出一辈子,只是感动了自己而已。父母拼尽全力重视对孩子的抚养和教育,为什么反过来就不行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