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医王大夫,前两天有位粉丝朋友私信我,说他常常觉得自己身体又困又乏,食欲不振,有时候还比较怕冷,平时自己呢也经常会看我的文章,多少也了解一点儿中医知识,所以大概能判断出来自己身体里有湿气,然后就去买了好多说是能祛湿热的茶包,没想到在喝了一段时间后,这湿气啊不仅没有消失,还越来越严重了,现在经常起床后会觉得头晕恶心,还会肚子疼、拉肚子,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俗话说,湿气是万病之源,长期的暴饮暴食、饮食辛辣油腻,久坐不运动,或者生活环境潮湿,这些都会导致体内湿气的产生,而且湿气重浊,粘滞,很难被排出体外,时间久了,就会形成痰湿,还会和体内的其他病邪结合,形成寒湿、湿热等更为复杂的情况。
在中医上讲,这湿气啊,确实不是好东西,一旦湿气入体,他很黏腻,就像是口香糖一样,黏在我们五脏六腑,很难甩掉,如果不好好处理的话,湿气慢慢还会形成湿热、寒湿、痰湿,从而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但是你也不用太过于担心了,今天呢王大夫就来分享三个中成药,堪称湿气的3大“克星”,帮你解决一身的寒湿、湿热和痰湿。
寒湿寒湿,说明体内又有湿又有寒你看这个舌象,舌苔舌质淡,舌苔白,这是一个典型的寒湿舌象,一般这类患者不仅会出现寒的症状,像一受凉就肚子痛,拉肚子、小腹冷痛,怕冷等等,还会伴有湿的症状表现,比如说感觉头昏昏沉沉的,头重如裹,大便溏稀不成形,那你有这样的表现吗?
“风、寒、暑、湿、燥、火”为中医理论认知六种外感病邪,湿性重浊,其性粘滞,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其病缠绵难愈。百病湿为首,湿气入体会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出现,很多人虽然知道要祛湿,但湿气其实也分寒热,寒热不同,日常食疗养护的方法也不同。01寒湿、热湿怎么分?
湿气这个东西呢,很少单独存在,往往会与热邪或寒邪交杂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常说的湿热和寒湿。此时,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气血运行加快,阳气表现出一种向外扩张、生发的趋势,而湿气主要是靠阳气温化,所以说,夏季确实是除湿气的好时候。
中医理论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湿热与寒湿两大“高频词”,究竟什么是湿热?近日,为了帮助人们更加全面地认识了湿热与寒湿的区别,了解人体内的平衡之道,谷医堂主治医师王娟开展了一场深度解析湿热与寒湿的内部研讨会,引发周边居民广泛关注。